與其和敵人作對,不如站在敵人身邊
是成為朋友,還是成為對手?這其實是一個很愚蠢的問題。這是個謀求雙贏的時代,這是一個合作多過競爭的時代,時代要求你做出一個你不一定情愿但一定正確的決定——和你的對手做朋友!和你的對手去合作,謀求共同利益,實現雙贏的結果。
與敵人作對,不如站在敵人身邊。這是一種尋求合作的姿態和精神。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中,只有與人合作才能實現共贏。許多時候,并不是別人喜歡與我們作對,而恰恰是我們對他人輕蔑的心態在不經意間為自己樹下了勁敵,并且因為這個勁敵的存在而使自己走向失敗的命運。實質上,打敗我們的并不是我們的對手,而恰恰就是我們自己。
前幾年,北京的一個大型展覽中心為了使展覽更富有創意和吸引力,曾面向國內外所有咨詢公司公開招標。許多公司都參與了當時的投標活動,其中包括一家世界知名的國際咨詢公司,而此公司也是所有投標公司中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一家。因為公司名氣非常大,負責這個項目的經理仗著自己公司品牌的強勢,全然不把一些中小公司放在眼里。
當時北京一家小型咨詢公司也參與了此次招標。這家咨詢公司的老板是一個非常富有想象力和才氣的年輕人。他對這個展覽中心有著自己非常富有創意和新奇的構想。但是,他想,自己的公司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光憑自己的力量怎么能競爭過別人,如果與那家國際知名公司聯手的話,那么肯定能把這個單子拿到手。于是,他撥通了那家公司經理的電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經理。但是,那家大公司的經理沒等他把話說完,就非常干脆地說:“我們從不跟小咨詢公司合作。”年輕老板仍抱著一線希望地說:“電話里說不太清楚,咱們約個時間見面聊聊,可以嗎?”大公司經理說:“我很忙,沒有時間。”說完就掛了電話。
大公司經理的那種驕橫的態度和語氣,激起了年輕老板要做一個競爭者的決心。經過了與同事的一番拼搏之后,一個幾近完美的展覽構想終于誕生了。經過專家們對各種方案的打分,最后年輕老板和他團隊設計的方案脫穎而出,以絕對的優勢中標。那個大公司的經理在聽到這個出人意料的結果后驚得目瞪口呆,沒想到打敗自己的竟然是當初那個自己不愿合作的小公司!
試想,如果當初大公司的經理不是那么傲慢,抽一點時間與那位年輕老板談談,也許他就會為年輕老板的構想而動心,而愿意合作。那么,他們將會在這次競爭中達到雙贏。但是,他不僅沒有站在對手的身邊,反而將本可以成為朋友的人推上了敵手的位置。
在清朝著名商人胡雪巖身上也發生過一件類似的事情。那時,在杭州曾有一家非常有名的藥店叫重德堂,老板就叫葉重德。胡雪巖本是經營錢莊、糧食等生意的,他最大的客戶是軍隊。有時,出于生意上的需要,胡雪巖會邀請一些名醫開出處方,配制辟瘟丹、諸葛行軍散、紅靈丹等藥,免費送到軍中用于治療創傷和預防疾病。但這引起了開藥店出身的葉重德很大的反感,認為胡雪巖在搶自己的生意。一次,胡雪巖的妻子病了,派人到重德堂抓藥,抓回來一看,有兩味藥發了霉,根本不能入藥。胡雪巖只好派人去調換,派去的人也極力強調是胡雪巖的妻子用,不能馬虎。誰知不提胡雪巖的名字還好,一提反而壞了事。只見葉重德雙手抱肩,歪著頭輕蔑地笑了笑說:“回去告訴你家胡老爺,我店中就只有這樣的藥,嫌我的藥不好,就自己開一家藥店嘛。”
派去換藥的伙計回來將葉重德的話回報給胡雪巖。胡雪巖聽了十分生氣,心想自己在杭州城也算個有頭有臉的人,哪能咽得下這口惡氣!他平靜地對下人說:“大家都是場面上的人,要相互捧場才是。我送點藥給軍隊,也只是出于生意的需要,并沒有與他爭過什么市場。既然葉老板如此小瞧于我,那我就開個藥鋪給他看看吧!”胡雪巖的伙計們聽了都鼓掌支持。
說干就干,沒過多久,胡雪巖的“慶余堂”便在杭州最熱鬧的地方轟轟烈烈地開張了。胡雪巖對他的慶余堂有規定:只要顧客有對藥不滿意的地方,立即把藥投到火爐里燒掉,重換新的。由于慶余堂經營的藥在質量上有保證,且服務態度又非常好,沒幾年,慶余堂就紅遍了江南,在全國各地開了數百家分店,并形成“北有同仁,南有慶余”的格局。反觀重德堂,生意則是江河日下,最后無奈關張。
當年胡雪巖派人到重德堂抓藥,葉老板本可抓住這個機會與胡雪巖搞好人際關系,說不定還有可能兩人共同來開發軍隊用藥這個廣闊的市場呢。這樣一來,兩人合作都有利可圖,本該是一種雙贏的結果。豈知這位自稱重德的葉老板,卻是個小肚雞腸之徒,自己開著大藥鋪,卻容不得胡雪巖送點藥給別人,甚至公開羞辱胡雪巖,結果把一個本來可以成為朋友的人,變成了自己的勁敵,最后輸得一敗涂地。
許多時候都是這樣,本來可以成為朋友共享利益的人,最終成了對手甚至敵人。無論哪一方在競爭中取得了最后的勝利,都無法實現利潤的最大化。要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只有合作。
思路突破
跟你的敵人做朋友
想成為仇敵容易,想成為朋友很難,畢竟人際關系是最復雜的。但是快速發展的時代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人可以憑一己之力在當今的商業市場占據一席之地。面對自己的對手,最好的選擇就是站在他身邊,和他做朋友,跟他合作。如果相互嫉妒、輕蔑、攻訐、拆臺,那么最后只會是兩敗俱傷。這種情境,其實質并不是你在與對手作戰,而是在自己打自己;如果能互相尊重、幫助、捧場、合作,那么彼此就會成為朋友,成為事業或生意上的最佳搭檔。一條小河里的水總是有限的,如果條條小河匯成大江,那么它們就能托負起萬噸巨輪。人也是一樣,團結起來就能實現更遠大的目標。
多一個敵人不如多一個朋友
世界上只有沖不淡的深情,沒有解不開的仇恨。總是懷著仇恨的人,不只會造成人際交往中的敵對氛圍,還會加重生活的不安與憂慮,既不利人也不利己。
在一個偏遠的山村里,張姓與李姓兩家是三代世仇,兩戶人家一碰面,動不動就會上演全武行。一天傍晚,老張與老李從市集里出來,正好在返村的路上遇見了。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但也沒有開打。不過,各自保持距離,誰也不搭理誰。兩人一前一后走在通往村里的小路上,相距約有幾米之遠。
天色很黑了,又是個烏云蔽月的夜晚。走著走著,突然老張聽見前面的老李“啊呀”一聲驚叫,原來是他掉進溪溝里了。老張看見后,連忙趕了過去,心想:無論如何總是條人命,怎么能見死不救呢?
老張看了一眼,只見老李在溪溝里浮浮沉沉,雙手在水面上不斷掙扎著。這時,急中生智的老張連忙折下一段柳枝,迅速將枝梢遞到老李的手中。
老李被救上岸后,連忙感激地直說“謝謝”,然而猛一抬頭,老李大吃一驚,原來救自己的人居然是仇家老張。
老李頗為不解地問:“你為什么要救我?”
老張說:“為了報恩。”
老李一聽,更為疑惑:“報恩?恩從何來?”
老張說:“因為你救了我啊!”
老李丈二和尚摸不著腦袋,不解地問:“咦?我什么時候救過你啦?”
老張笑著說:“就在剛才啊!你想想,今晚在這條路上,只有我們兩個人一前一后行走。剛才你遇險時,如果不‘啊呀’那一聲,第二個墜入溪溝里的人肯定是我了。所以,我哪有知恩不報的道理呢?所以啊,真要說感謝的話,那理當先由我說啊!”
這時,月亮從烏云里露出臉來,在月光的照射下,地面上映著老張與老李的影子:當年曾互相打斗過的雙手,如今緊握在了一起。
退一步海闊天空,就像老李與老張。在我們最需要幫助時,可能出現在我們身邊的就是我們以前的敵人。因此,即使多一個朋友,有時也不如減少一個敵人好。如果敵人不肯向我們靠過來,我們就主動走過去,伸出和解之手。
告別商場上的角斗
愚蠢的人把生活當成一個角斗場,聰明的人則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臺。“雙贏思維”應該成為人們運用于人際交往的原則。我們從小就參與各種比賽、考試,培養了一種你輸我贏、你死我活的競爭心態。試想一下,誰又甘心在競賽中認輸呢?樹立雙贏思維就是要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尋求互利,以達成雙方都滿意并致力于合作的協議計劃。
廣州著名藥店陳李濟的創始人陳體全和李昇佐就是合作上的典范。陳李二人原本素昧平生,陳體全當時還是一個小商人,李昇佐則是廣州城里的一家小藥店的老板。一次,陳體全在鄉下收得一批貨款銀兩,乘船回家路過廣州。由于連續幾天一直馬不停蹄地忙事情,他非常疲憊,又在行船的時候喝了點酒,船到岸之后急于換乘其他船只回家,匆忙中竟將銀兩忘在了船上。那時李昇佐正好也在這艘小船上,他下船時發現了陳在匆忙間丟失的銀兩,于是,他就不再走了,而是守在錢款旁邊,坐在碼頭一直等著失主回來認領。因為他知道,這么多的錢丟了,失主一定會很著急的。等了好半天,船家說:“都這么久了,你還是別等了,不如我們把錢分了算了。”李昇佐卻說:“如果是我自己做生意賺的錢,再多我也敢要;可這是別人的東西別人的錢,我一分都不能取。”又過了許久,天都快黑了,陳體全才驚恐萬分地跑回來找錢,一看坐在碼頭邊的李昇佐還在抱著錢等自己,真是又驚喜又感激。兩人從此結為了至交。陳體全欣賞李昇佐的品質與才能,主動要拿出錢幫助李昇佐擴大營業規模。但是,李昇佐說:“拾錢還你,這是我做人的原則。生意上的事是生意上的事,你若投入的話,利益自然也要共享。而且,為了避免后輩在金錢利益上鬧起糾紛,咱們必須立下字據。”于是一張經典的合伙契約流傳下來:“本錢各半,利益均沾,同心濟世,長發其祥。”著名的陳李濟藥店從此誕生。如今陳李濟藥店的藥被譽為“廣東圣味”,遠銷東南亞各國。
生活中不是每時每刻都需要你爭我奪地分出勝負,有時還可以合作雙贏。陳體全和李昇佐正是依靠真誠的合作才將陳李濟打造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名店。
迎合時代,與對手攜手
營銷學上有句經典的話:不能打敗對手就與對手合作。與對手合作是時代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溫州民營企業能夠蓬勃發展,跟溫州人善于合作的心態是分不開的。
如今,溫州已建成“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等32個“國”字號生產基地;擁有24個中國馳名商標、32個中國名牌產品和82個全國免檢產品。不過這些只代表過去的輝煌,現在的他們也要直面世界跨國企業的競爭。溫州民營企業突然發現自己處在前后夾擊的困境中:向更高的領域發展,會遇到跨國公司強大的經濟實力、領先的技術優勢、科學的管理經驗等諸多優勢形成的強大阻力;原地踏步,則遭到國內具有后發優勢企業的追擊。
20世紀90年代初,溫州的許多民營企業為了規避政策上的風險,以及與國有企業競爭的需要,興起了與外資合作的熱潮。如正泰和美國公司合資、吉爾達和法國公司合資等。這股合資熱潮,讓我們看到了民營企業因時而變的強大生命力。
21世紀初,溫州再次興起了合資合作的熱潮。服裝龍頭企業夏夢整體和意大利著名品牌杰尼亞合資;低壓電器龍頭企業正泰和美國通用公司合資,共同打造“通用正泰”商標,壯大了自有品牌;皮鞋龍頭企業奧康與意大利GEOX合作,共享營銷網絡。
“我認為,合資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英博雙鹿啤酒的董事長、溫州企業家協會會長史美斌如是說。通過合資,雙鹿啤酒的資產從3000萬元發展到4億多。他告訴記者,不能光看外國人賺了錢,還要看到通過追加技改投入、擴張收購、征繳所得稅,他們賺來的錢基本上還是留在了中國。
發生在溫州的數不清的合資合作故事,對于在困境中掙扎的民企,無疑具有示范意義。溫州老板的合作精神無疑也應該成為全國民企老板的楷模。通過上面的實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通過與競爭對手的合作,溫州的民營企業才能在與國企的競爭中打開生存空間。與對手合作,尋求發展,尋求共贏,互惠互利,是時代發展的趨勢。適者生存,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就遲早會被時代淘汰。
點亮思維
有競爭就有合作,激烈的競爭呼喚真誠的合作。唯有合作才能實現雙贏,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才能籠絡更多的資源,才不會兩敗俱傷。所以,不要再為自己樹敵,與其和敵人作對,不如站在敵人身邊。
上一篇:不忘自己的缺點,多用別人的優點
下一篇:兩點之間,曲線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