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在山水,一半在寺院
對于寺院佛像,我一直有很深的敬畏。有朋友從洛陽歸來,說起龍門石窟的大佛,說到那種莊嚴慈悲,竟恨自己筆力太淺,只能震撼,無法做到詞能達意。
湊巧周日那天我也去了一間寺院——鐵嶺青云寺,它位于遼寧省鐵嶺縣大甸子鎮太平寨村,距鐵嶺市區二十五公里,是著名的佛教旅游勝地。從市區到古寺,大約三十五公里的路程,經土臺子下車后步行穿過小盤嶺。
這是一條沒人走的路線,只是聽朋友大約說起過。或許是佛祖的感念,中間幾次交叉的路口,我們選擇的方向都是正確的。陽光晴好,那縷縷金色的絲線在我們的眼前飛舞,由于是山區,時有微風攜著花香拂過,呼吸之間,滿腹皆香。舉目遠眺,青山疊翠,村莊隱于霧靄之中,好一幅寫意的山水素描。我們邊賞邊行,不知不覺就來到小盤嶺。
小盤嶺的來源不得而知,只見嶺下的農田均隨山勢起伏,沒有一塊平整的田地。山嶺不算陡峭,但是植被繁茂,野花四處綻放,讓人從心底油然生出一種回歸山水田園的感覺。山水靜美,而細節卻更感人。我們在小盤嶺向當地村民打聽路線后,已經走出了很遠,村民還在后面呼喊指引,生怕我們走錯路。事后大家談論此事,均感越是落后的地區,民風越是淳樸,雖是小事,卻以小見大,讓人感動。
走了大約兩小時后,我們終于在山林的盡頭窺見青云寺的背影,它在柴河上游的東北角靜靜地佇立著。青云寺始建于道光元年,現寺院仍在復建中。寺中只有一名住持,法號不詳。我們從后院進入,可見齋堂、正殿、求子觀音像等,寺中眾佛列坐,香煙繚繞,法相莊嚴。
求子觀音立于寺院正東,兩側立著面貌可愛、栩栩如生的童男童女像。從下拾級而上,再向東行,便望見柴河悠然西去。水與寺之間沿著山勢用青石鋪就了臺階,緩步而下,才發現曲徑通幽。這時才發現青云寺最大的特點不是年代久遠,也不是因仙、僧而聞名,而是整個寺院依山傍水,沿著水勢修建了九曲回廊,峰回路轉,別有洞天。途中曾遇七真人洞,深不見底。回廊兩側古樹參天,濃蔭遮蔽,徜徉其中,讓人流連忘返。最妙的還不止于此,最美的景觀是從臺階的最低處,也就是水源地抬頭時驚現的眾寺,于半山之中,懸崖峭壁之上,巍然而立,崖下就是柴河,山借水勢,水映山姿,令人嘆為觀止。
由于之前沒有看到,我們不得不再次上山,重游了一回。這次是站在懸崖之上的寺中俯瞰柴河水,水連山,山連寺,寺望水,仿佛寺和水一體,顧盼之間又多了一番奇妙的感覺。
我們在上面逗留了很久才依依不舍地離去。由于寺院依水而建,前無通路,寺院的師傅讓船夫渡我們過河。坐在船上,我們才得以窺見青云寺的真容,寬闊的水面上,一座座寺院立于危崖之上,壯觀而美麗,河的對岸也是山,寺中曾有碑文為證,雙山來朝,柴河水上,蒼鷺時而落下,時而飛起,我們一面驚呼,一面拍照,怎一個感嘆了得!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這樣的古詩,在當時學來,只覺朗朗上口罷了。而在青云寺,我們情不自禁地行走在詩中,行走在畫中,行走在我們喜愛的山水之中。那山,那水,那寺,讓我們把一顆靈魂拱手而奉,一半留給古寺,一半留給山水,記憶則做一枚琥珀,永遠凝固在那天。
上一篇:面對不幸的姿態
下一篇:一株行走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