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耐心,克服見異思遷的工作習慣
如果你習慣于頻繁跳槽,總將精力分散在下一個“更好”的工作上,那你就會永遠兩手空空。所以,千萬要改正這種不良習慣。選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后,就要憑著不斷的積累與開拓,你一定能登上事業的頂峰。
招聘會上,一名男子在應聘某知名企業時,表現得十分自信。他擁有碩士學位,高級職稱,11年工作經驗。人事經理對這樣的高級人才非常感興趣,他溫和地詢問應聘者都做過什么工作。該男子志得意滿地開始了他的一連串介紹:1994年,我在廣州××公司擔任經理助理,1995年1月,我在上海××集團擔任業務經理;1995年11月,我在北京××廠擔任……隨著他的介紹,人事經理的眉頭越皺越緊。該男子毫無察覺,又總結性地說道:“我先后在13家單位擔任過不同的職務,所以對于企業各部門的工作,我都是比較熟悉的,而且——”“先生,”人事經理打斷了他的話,“雖然你的工作經驗豐富,但先后跳槽13家公司,這太讓人吃驚了。我們需要的是對公司具有相當忠誠度的員工,恐怕您不太適合在我們公司工作。而且說句實在話,您這樣頻繁跳槽,讓我對您的能力也不得不表示懷疑。”
這位先生雖然擁有很不錯的條件,但卻因為頻繁跳槽的習慣而遭到了拒絕。隨便跳槽確實不是什么好習慣,從企業方面講,會對你產生嚴重的信任危機;更糟糕的是,這種習慣會使你無法專注于自己的選擇:到頭來一事無成。
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需要有堅定不移的耐力,因為專業知識、業務技能都需要時間來慢慢積累。而一個頻繁跳槽的人,就如同蜻蜓點水一樣,永遠只能停留在工作的表面上,何談成就人生的理想?
邵剛從地質大學畢業后分到一家甲級設計院,單位的技術力量雄厚,效益也不錯。他在這里干了7年,順利評上了工程師,還參加并主持了許多工程項目,成為本單位小有名氣的年輕專家,而且當時單位里各專業的技術負責人都是些50多歲的人。只要邵剛再耐心等兩年,評個副總還是沒問題的。但是年輕氣盛的他看不慣這種論資排輩的制度,心想“樹挪死,人挪活”,不顧單位領導的再三挽留,辭去了工作,去了一家外企當企劃。邵剛特別喜歡白領的工作氛圍,加上部門主管喜歡他的寫作風格,很快他就進入了工作角色。主管還不時地鼓勵他,只要邵剛繼續這樣干下去,提職加薪會很快的,最多5年的光景他就會成為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而兩年后,就在邵剛要提職時,主管神不知鬼不覺地跳槽了。而新來的主管比邵剛還要年輕,并且不欣賞他寫的材料,經常要邵剛改好幾遍他才滿意。邵剛覺得主管為人苛刻,干下去沒意思,于是他再次走人。
邵剛這次到了一家合資企業從事廣告策劃,剛開始這家企業效益不錯,但不久就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業務量直線下降。邵剛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沒有立即抽身而去,而是堅定地與公司同舟共濟,共渡難關,3年后他被提升為部門經理,可公司一直沒有走出困境,不久就倒閉了,提職成了泡影是小事,真要命的是邵剛還得另找生路。
后來,邵剛又跳了幾家單位做業務,業務本來就難做,再加上不少公司本來就是短期行為,邵剛始終沒有找到可以立足之地,一直苦苦掙扎著。有一天,邵剛順路來到了第一個工作單位,那里變化很大,老一代早已全都退休了,各級領導和技術負責人大都是和他同年畢業的人,他們一般的也是院屬二級單位的副總,最不濟的那一個也是主任工程師。而邵剛卻到了36歲還無處生根:想到這里,他的眼淚奪眶而出……
邵剛就像一個沒有耐心的挖井人,選定一個地方,挖了幾下,發現沒有井水流出就立刻轉向它處重新開始,在新的地方挖幾下也沒有水,于是他又換了個地方重新開始,就這樣一連換了好幾個地方,最終他也沒挖出一口能出水的井。生活中,像邵剛這樣的人還有不少,他們沒有個人發展的長遠規劃,這山望著那山高,結果一輩子為跳槽而跳槽,在職場上奔波勞碌,到頭來一無所獲。
事實上,任何一個公司的內涵和企業文化不是一個人在三五個月就能學得到的,無論是搞專業還是學管理,只有去掉浮躁,踏實進取,潛心修煉,不斷學習,不斷積累,才能讓自己獲得更快的進步,并且讓自己在學習和進步中得到更多的快樂與收獲,用努力工作,杰出的業務成績贏得同事的尊重和老板的賞識,取得應有的報酬,從而成就自己的人生。
上一篇:埋頭苦干,每天多做一點點
下一篇:培養自己的工作激情, 做一個傳播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