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可能遭受到一些傷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傷害都要記住,然后計算得失,睚眥必報,從而不讓自己吃虧。面對別人給我們帶來的傷害,不管是有心也好,無心也罷,我們都要學會以寬容之心來對待。因為,別人帶給我們的傷害是別人的錯誤,如果我們在意這些傷害,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很明顯這是不明智的。寬容大度者不僅會將自己所受到的傷害忘得一干二凈,而且還會用熱誠去填平生活中的洼地,以使自己未來的路更平坦。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遭受傷害是不可避免的。智力成果被他人奪走,取得的成就被刻意貶低,原本幸福的感情出現裂痕,多年良好的關系突然破裂……數不清的傷害讓我們的所有努力付之東流,換回的卻是悲痛與傷害。然而,若與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冤冤相報”,便會讓自己陷入了功名、利祿以及感情爭斗的惡性循環之中。
在智者看來,一切皆是浮云,人們應當學會忘卻,不必對所有不好的事情都耿耿于懷。傷害導致了怨恨,一味地憎恨只會徒增煩惱與痛苦,使人們失去生活的樂趣,無論有多少正當的理由,憎恨始終是一味于人于己都沒有好處的毒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記住美好的回憶,忘記讓人痛心的傷害,讓自己活得灑脫,內心沒有任何困惑,這樣美好的未來才能展現于你的面前。
這正如一位智者所說的那樣,“把別人帶給自己的痛苦與傷害刻在沙灘上,讓它們在潮起潮落的瞬間變得了無痕跡;將別人的關心與愛護刻在石頭上,任憑風吹雨打永不消退。”對待別人給你的傷害,要懷有寬容之心,因為寬容別人的同時也是寬容自己。
阿里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某次他和兩位朋友吉伯、馬沙一起外出旅行。三個人經過一處山谷的時候,馬沙一不小心失足滑落,眼看就要墜入山谷。吉伯急忙一把拉住了他,將他救起。于是,馬沙便在山谷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一句話: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之后,三人便繼續前行。
幾天以后,當他們趕到一處河邊時,吉伯與馬沙為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爭吵起來。一氣之下,吉伯竟用力打了馬沙一耳光。于是,馬沙跑到沙灘上又寫了一句話: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
當他們旅行結束之后,阿里對馬沙的行為感到不解,便試著詢問馬沙為何要將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而吉伯打他的事卻寫在沙灘上。馬沙答道:“吉伯救了我的命,我會永遠銘記于心。至于他打我的事情,就如同沙灘上逐漸消失的字跡一樣,我已經忘了。”
記住別人帶來的恩惠與寬容,忘掉別人帶給你的毀傷與仇怨,馬沙做到了,這也說明了他具有寬容的心胸和包容的性格。世事變化,傷害在所難免,讓詆毀與誤會隨風消逝,讓理解和寬容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這是智者的人生經驗總結。包容天地萬物,我們也能和馬沙一樣擁有遼闊無邊的心靈世界。
寬容就是要學會忘卻。每個人都會經歷痛苦與憂傷,若不能忘卻痛苦與憂傷,身心的傷害則永遠難以愈合。忘卻職場上的是非,忘卻情感上的打擊,忘記別人的指責與謾罵,讓傷害隨風而去。紀伯倫曾說過,“忘記是自由的一種形式。”忘記那些曾經令自己受傷的人和事,懷著一顆寬容的心,試著將它們消散于美好的心靈之中,這樣就會使你達到一種自由的境界。
一天,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與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一邊散步,一邊閑談。忽然一個不知從哪里冒出來的年輕人用棍子打了蘇格拉底一下,然后急忙逃走了。朋友見狀,馬上就要找那個人算賬。蘇格拉底卻連忙將朋友拉住,不讓他去報復。
朋友覺得難以理解,便生氣地說:“難道你懼怕這個人嗎?”蘇格拉底回答說:“當然不是。”朋友追問:“那么他毫無緣由地打了你,你怎么不還手呢?”聽完朋友的怨言,蘇格拉底笑著說:“我的朋友,難道一頭驢子踢了自己一腳,自己也非要踢它一腳不可嗎?”
蘇格拉底的話雖然有些尖刻,但它卻讓大家領會到了寬容、退讓的道理。正是因為寬容別人對自己的傷害,及時忘掉生活中的不快,讓心靈變得更自由,蘇格拉底才會擁有偉大的思想成就。
在現實生活中,怨恨、不快及委屈是經常會出現的事。假如我們不懂得寬容、退讓,不學會遺忘,只是一味地針鋒相對,寸步不讓,那么怨恨就會像病毒一樣傳播得越來越廣。面對傷害,最好的選擇就是不念舊惡與新怨,以一顆包容與理解的寬廣胸懷,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甩掉身上沉重的包袱,輕裝前進,進而使自己的心靈變得純凈,自己的生活也變得輕松而愉悅。
因此,當我們與別人之間有誤會與紛爭時,不必總是耿耿于懷,而要懷著一顆放松及寬容的心,別去計較那些不值一提的恩怨,珍惜那些值得珍惜的,你就會發現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和諧和融洽。至少,忘卻自己的不幸,你的生命就會呈現別樣的風采。
總之,在人生的道路上,該記取的時候記取,該忘卻的時候一定要忘卻,千萬不要讓怨恨充斥了心靈。
上一篇:失意時,請把煩惱沉入心底
下一篇:改變自己能改變的,適應自己不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