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煦——防御策略下的勝利
——防御策略下的勝利
斐迪南·福煦(1851—1929),法國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協約國軍隊西線總司令,著名軍事家、謀略家。著有《戰爭原理》、《戰爭指南》等。
福煦出生于上比利牛斯的塔貝斯的一個文職人員家庭。青少年時代,他就對軍事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他報名參加了步兵,開始投入軍事生涯。1918年晉升到他的最高職位,任協約國聯軍總司令、法國元帥。
福煦是1918年法蘭西戰爭當之無愧的勝利者。在這一戰爭中,充分顯示了福煦出色的謀略才能。1918年,法德大戰進入最后階段。4月14日,福煦被指定為西線聯軍總司令,由他對聯軍實施統一指揮。開始的防御階段是驚心動魄的,但是福煦并沒有被嚇倒,他命令各路守軍處處設防,靈活使用后備隊。哪里需要,就把后備隊調往哪里。另外,再成立一支后備隊。這種防御打法非常成功。盡管德軍的進攻開始時勢不可當,幾天之后,便筋疲力盡了,因此,德軍的突破只能形成個別突破。
7月,魯登道夫最后一次向香巴尼發動進攻,法軍已在縱深地區作了準備,所以德軍未能突破防線。這時,福煦決定拿起他早已準備好的反擊部隊進行反擊。這次反擊大獲全勝。這時局勢大轉,福煦組織了一系列猛烈進攻。在德軍受到嚴重挫折的情況下,福煦把矛頭對準了德軍防線的三個突出地帶:馬恩河、亞眠和圣米耶爾。于是,福煦指揮英法聯軍于1918年8月對德軍發起了最后一次戰役,即亞眠戰役。
在這次戰役中,福煦恰當地選擇了突破地段,出其不意地向德軍發起突擊,并大量集中地使用了坦克,發揮聯軍在兵力上所占有的巨大優勢。當福煦贏得主動后,他只是發起有限的進攻,這樣可以充分利用進攻開始階段的炮火優勢,置防御者于劣勢地位,使防御者比進攻者的消耗更大。
福煦對戰術的熟練運用加速了德軍的崩潰。8月8日,英法聯軍發起沖擊的當天,即向德軍防御縱深推進了十一公里,使德軍傷亡達二萬八千人,損失火炮四百余門,德國人悲傷地稱這一天“是世界大戰歷史上德軍最黑暗的日子”。9月3日,德軍被迫撤到興登堡防線,亞眠突出地帶失守。9月28日,在聯軍的攻擊下,興登堡防線全面崩潰,德軍再也無力反抗,敗局已定。11月11日,德軍總參謀部認輸,在停戰協議上簽了字,法蘭西之戰終于勝利結束。福煦也成了戰爭的英雄。
福煦的勝利無疑是意志、韌力的勝利,即拿破侖所說的“精神力量”的勝利。同時,它也是“智慧”的勝利,“智謀”的勝利,一個愛思考的頭腦,一個能吸取經驗教訓和時刻不脫離實際的現實主義的頭腦的勝利。
上一篇:真誠善良的內心底蘊
下一篇:第一個想要傾訴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