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極的環境會影響你的行為習慣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已經了解到,人的拖延行為并不是先天形成,而是后天所致,是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和我們后天心理變化而產生的,因為拖延行為和習慣的產生,我們的預期目標總是無法完成。相信你曾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原本你打算開始工作的,但看到其他同事在一起聊天喝茶,你的心情也放松了很多,認為自己也可以不著急。我們也常常這樣安慰自己:“他們都還沒開始呢,不著急?!薄懊看嗡麄冮_始一半了,我才開始也能完成工作,他們都還在娛樂呢,我也可以等一等?!蔽覀兛偸且运说臉藴蕘砜醋约旱男袨?,如果看到別人還未實施,我們就好像獲得某種恩準一樣可以不工作。
事實上,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的拖延行為和習慣的產生,也是與周圍人的影響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他人行為的模仿和學習常常也讓我們陷入拖延的沼澤中。
只要我們處于一個集體中,我們都會不自覺地以他人作為參照物來衡量自己的行為,也會模仿和學習他人的行為習慣,盡管這些習慣未必全是積極的。我們來看下面的案例:
小徐是個很熱情活潑的年輕人,他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他聰明、辦事能力強,與周圍人的關系相處得很好,也深知協作的重要性,所以他總是保持著和同事們一致的工作進度。這不,領導剛交給大家一個任務,希望大家能分工完成。
這天中午,小徐問另外兩個同事:“你們開始做了嗎?”
“沒有,周四開始也來得及呢,這個項目我們有很多經驗,花不了多少時間的?!?/p>
“就是啊,每次我們交上去了策劃案,領導還不是過了好幾天才看?!?/p>
小徐聽到這里,也覺得是這個道理,于是,就和其他同事一樣拖到最后才開始。
妞妞是一名大二的學生,她住在一個四人間的女生宿舍,四個女孩的關系非常好,無論是上學還是放學,甚至連吃飯睡覺都是同一個節奏。
妞妞是個農村孩子,在老家的時候是個十分勤快的女孩,學習也一直勤奮、努力,做事積極,而她的另外三個室友都是富裕家庭的孩子,嬌生慣養的,有著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其中就有拖延。在經過了一年多的相處后,妞妞也適應了她們的習慣。
這天上午九點半有堂課,現在已經八點半了,大家都還沒起床,妞妞問:“你們還不起來啊?”
“再睡一下吧,九點起來也可以?!毙∶阑卮?。
“就是,半個小時時間夠了?!?/p>
“那好吧。”于是,大家又沉沉睡去。過了一會兒,妞妞一看表,已經十點了……
上面兩個案例中,職場白領小徐和學生妞妞為什么會產生拖延的行為習慣?原因當然有很多,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周圍人的影響,他們看到周圍人遲遲未開始,自己獲得了心理安慰,也就沒有緊迫感。
其實這一情況在我們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我們在生活中也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是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一個人最終能形成良好的習慣還是惡習,也是環境對我們作用的結果。
具體來說,以下三種因素會讓我們產生拖延行為:
1.從眾心理讓我們一拖再拖
我們都是社會的人、集體的人,任何人都不可能單獨存在,我們是家庭的成員,是企業的成員,所以,無論你是什么身份,你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你的行為也會受到他們的影響。
同樣,在你的工作環境中,也總是有一些和你關系要好的同事。試想,快到下班時間了,你的任務還沒完成,你原本想,再工作一會兒,別把工作拖到明天,但這時,你的鐵哥們兒已經朝你走過來了,他興致勃勃地對你說:“走,晚上去喝一杯,兄弟幾個好久沒聚了。”
“可是我的工作還沒做完呢。你們去吧。”
“去吧去吧,大家都等著你呢。”另外幾個同事也走過來說。
此時,你真的動搖了,也就跟同事一起下班了,你的工作,也被你拋到九霄云外了。
的確,人都有從眾心理,尤其是面對那些煩瑣的工作、沉重的壓力,這一心理就會被激發出來。只要我們找到行為的榜樣,我們就會效仿他,你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拖延行為,并且一旦形成,成為習慣,便很難改變。
2.我們能從他人的拖延行為中獲得心理安慰
自古以來,人與人之間都會比較,甚至是攀比。有些人會攀比某些外在的因素,比如金錢、社會地位等;一些人會在行為上進行攀比,同樣的工作,別人有沒有做。這不是刻意的比較,而是無意識的,以此來獲得某種心理平衡或者證明自己的價值。
同樣,在工作中,當我們看到周圍的同事還未著手做某件事時,我們也會告訴自己:“他都沒開始呢,我何必著急?”或者我們的心里有這樣一種聲音:“我們能力相當,他也沒做,如果我們同時晚點做,我是能在他前面完成的?!边@樣,無形中,你們并未同時努力工作,而是同時將工作押后了。
3.對他人拖延行為的模仿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在學習和模仿。我們學習如何走路、說話、識字等,這些是好的模仿行為,但也有一些不好的,比如說臟話、懶惰、拖延等。
的確,從正面的、積極的學習和模仿中,我們不斷成長、獲得知識和技能,然而,對那些不好的行為習慣的模仿,讓我們變得消極怠惰。比如,當你看到周圍的人都沒有完成工作也沒有什么嚴重的后果,你便暗示自己,“我也不用那么快完成工作,慢慢來吧”,結果可想而知,我們便陷入了拖延的泥潭而無法自拔。
還有一點,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被周圍的人喜歡,都希望自己能合群。對于眾人的拖延行為,如果你鶴立雞群,與眾不同的話,勢必會被排擠出去,為了避免這一點,在潛移默化中你也在學習如何拖延。
總的來說,我們的拖延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對周圍人的模仿和學習,這能使我們獲得心理安慰,對此,千萬不可小覷這一負面影響。認識到這一點,當我們處于某一集體中時,我們就一定要懂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否則便會對自己產生不利的影響,形成拖延習慣,甚至難以自拔。
上一篇:江山易改,本性也易改
下一篇:消除拖延思維,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