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不會再有今天的太陽
每天的太陽都是嶄新的,凡事都習慣推到明天再干的人,將永遠沒有明天。許多人都有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習慣,還有些人千方百計地找理由來安慰自己不做事。向往明天、等待明天而放棄今天的人,就等于失去了明天的太陽,結果會是一事無成。而把握今天的秘訣是:馬上動手,付諸行動。
李洋在老師和家長眼里,絕對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學習成績也很優異。李洋本來愛說愛笑,但是最近他總是愁眉苦臉的,滿懷心事,而且老說一些使自己泄氣的話,比如“唉,我怎么這么沒用啊”“累死了,真不想學習了,沒意思!”。
班主任林老師發現了這個問題,便把李洋叫到辦公室,仔細詢問。李洋一副苦惱的樣子,說:“我一直很愛學習的,我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這學期開始,我制訂了詳細的計劃,包括各門功課應該實現什么樣的目標,在班上爭取什么樣的位置。為了實現這些,每天在什么時候、要做什么事我都做了明確的規定。而且我還分科獨立制定目標,一門功課一張表。但是令我苦惱的是,這個計劃僅僅執行了一周,第二周便不能執行了。有時是忘記了這個時間該做的事情,干脆下面的也不想做了;有時候感覺很累,什么也不想做,就對自己說明天再做吧,到了第二天又沒做……我應該怎么辦呢?”
林老師聽了點點頭,說:“別著急,老師幫你分析分析。”李洋的計劃是制訂好了,但執行不到一周就出了毛病:今天打了半天籃球,特別累,休息一下,到明天晚上再學習;到了明天晚上,有足球賽,算了,明天晚上吧……這樣不知道過了幾個“明天晚上”,結果是計劃一點都沒執行。
我們每一個人的腦海里可能都藏著一個或數個早就應該付諸行動的想法,也許是寫一篇文章,或是早起鍛煉身體,或是工作業績提高等。我們都有追求完美的愿望,懷有不斷改進自我的希望,可是計劃雜亂無章,不能堅持做好一件事的人,是根本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的,而只圖當下快活、享受今天的人,直到“老大徒傷悲”時,才會感嘆自己“少壯不努力”。
意志薄弱者做事猶豫不決,遲遲未見行動,一再拖延。他們老是說:“等一等,等我準備好了就一定開始。”但是,準備又準備,從未就緒。他們時時受到玩樂的干擾,為了一時快樂,而放棄已經確立的目標。他們總是安慰自己,尋找借口:“這種方法不錯,可不適合我。”“我已發誓早起多次了,可就是做不到,看來我的天性不適合早起。”“我一看書就困,試過多次了,看來我與別人不同,不適合晚上看書。”這些理由看似合理,實則都是在自欺欺人。他們常常為自己耽誤時間而后悔,又不能及時約束自己,到頭來一事無成。
古詩《明日歌》這樣寫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有一艘海輪途中觸礁,船體進水。乘客有的忙著找救生圈,有的忙著找自己的行李,但更多的人在發牢騷:有的責怪船長,說其駕駛技術太差;有的罵造船廠,說其生產偽劣產品。
這時,一位乘客高聲喊道:“我們的命運不是掌握在我們的嘴上,而是掌握在我們的手上,快堵住漏洞!”經過眾人的努力,漏洞被堵住了,海輪安全地駛向海岸。
百怨不如一干,百說不如一做,光靠“耍嘴皮子”是沒用的,只有行動起來,才能解決問題。
莎士比亞說過:“時間給勤奮者以智慧,給懶漢以悔恨。不知道你們是不是想到某件事情就會毫不猶豫地馬上動手去做呢,現在讓我告訴你們,這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可以培養你的執行力,想到了就馬上動手實踐吧。”
是啊,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推脫到明日,不管你的夢想多么美妙,計劃多么周詳,不采取任何行動,夢想只能是空想,也就永遠沒有實現的一天。所以,任何借口都是多余的,都是心不誠的表現。要想成功,人必須立刻采取行動,而且馬上開始。
時不我待,失去時機,你就永遠無法成功。
人其實很容易迷失在生活的旅途中,有些人暈暈乎乎,一輩子不知道自己的真正目標是什么,雖然有時候也很忙碌,但只是在機械地隨著人流而奔波。有些人一輩子一味隨波逐流,煩惱著、痛苦著、掙扎著,沿著別人為他們設定的目標而前行,沒有一個確定的目標。這其實都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時間匆匆而過,人如果沒有明確的人生規劃,隨便找個工作或開始從事某一種行業,然后碌碌無為過一生,就將喪失改變命運的許多良機。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的生活就像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在很長的時間內,他們都不知道到自己到底要干什么,等到醒悟之時,已經為時已晚,喪失了最好的時機。有一項調查表明,人的一生有七次機會可以改變命運,從25歲到70歲,25歲時,年紀太大,容易失去機會,70歲時,年紀太老,也難以把握住機會,剩下的五次,由于種種原因,也可能錯過兩次,那么整個一生還可能有三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你能否抓住這改寫命運的三次機會呢?我們來看看保羅的故事:
1976年的冬天,19歲的保羅在美國休斯敦太空總署的太空梭實驗室里工作,同時也在總署旁邊的休斯敦大學主修計算機專業。保羅酷愛音樂,即使工作和學習再忙再累,只要有一分鐘的時間,他也會進行音樂創作。
保羅自己不擅長寫歌詞,于是他找了一個叫斯密特的女生,幫他寫歌詞。斯密特寫的歌詞充滿了靈氣,讓保羅愛不釋手,他們一起創作了許多很好的作品,一直到今天,保羅仍然認為這些作品充滿了特色與創意。
一個星期六,斯密特邀請保羅去她家參加晚宴,席間斯密特問保羅:“想象一下,你五年后會做什么?”
保羅愣了一下,略作思考,正準備回答的時候,斯密特又說:“別急著回答,你先仔細想想,確定后再說出來。”于是他沉思了幾分鐘,然后說道:“第一、我希望五年后我能發行一張會很受歡迎的唱片,可以得到許多人的肯定。第二、我要生活在一個有很多很多音樂的地方,能天天與世界一流的樂師一起工作。”
斯密特說:“你確定了嗎?”
保羅慢慢穩穩地回答:“是的,我確定。”
斯密特接著說:“好,既然你確定了,我們就把這個目標倒算回來。如果第五年,你要發行一張唱片,那么第四年一定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簽好合約;進而第三年一定要有一個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給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試聽;那么第二年,一定要開始錄制作品;因此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準備錄音的作品全部編曲,排練就位準備好。那么第六個月,就必須把那些沒有完成的作品修飾好,并且逐一進行篩選。而第一個月就是要把目前這幾首曲子完工。那么第一個禮拜就要先列出清單,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好了,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你下個星期一要做什么了。”斯密特笑著說,“對了,你五年后,要生活在一個有很多音樂的地方,與許多一流樂師一起創作,對嗎?”她急忙補充道,“如果,你的第五年已經在與這些人一起工作,那么第四年應該有自己的工作室或錄音室;第三年,可能是先跟這個圈子里的人在一起工作;第二年,你應該不是住在德州,而已經住在紐約或是洛杉磯了。”
第二年,保羅辭掉了令許多人羨慕的太空總署的工作,離開休斯敦,搬到了洛杉磯。
說也奇怪:不敢說是恰好五年,但大約是第六年——1983年,保羅的唱片開始暢銷起來。
當你暫時沒有目標,暫時看不清前方的道路,感到困惑的時候,是否應該像保羅一樣靜下心來問問你自己:五年后你“最希望”自己在做什么?這樣倒推,就大約可以知道,此刻你應做什么。讓自己的人生有明確的規劃和可行性,讓自己的生命不因為迷失而不知所措,人要行使自我選擇的權利,將生命把握在自己手上,堅定地前行,實現自己的夢想。
上一篇:敢于迎接挑戰,才有精彩人生
下一篇:柴火夠了,水才會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