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愿意,你就能改變自己
臺灣女作家吳淡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改變我所能改變的,接受我所必須接受的,讓自己活得充實,永遠不要畫地自限?!鄙钪?,面對那些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這應該是最佳做法!例如,你改變不了環(huán)境,但是你可以改變自己浪費的習慣,為保護環(huán)境多盡一份力;你改變不了周圍的人,但你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更寬容一點,多包容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被生活中的不愉快擊垮,你的人生才會更精彩!
生活中有很多人總覺得改變自己很難,只想改變社會、改變周圍的人,結(jié)果可想而知,他既不能改變社會,也無法左右別人,生活自然也不會有什么變化,于是牢騷和抱怨就成了家常便飯。其實這個世上最容易改變也是你唯一能改變的就是你自己,只有先改變自己,把自己的每一件事都做好,才能談得上改變其他。
巴雷尼在很小的時候就因病成了殘疾,媽媽見他這樣,心痛得不行,但是,在面對他時,媽媽始終都在強忍著,從沒有表現(xiàn)出來。因為媽媽知道巴雷尼現(xiàn)在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他走出陰霾的媽媽,而不是一個流淚的媽媽!想通后,媽媽來到巴雷尼的病床邊,握住巴雷尼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一個堅強的小孩,也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親愛的巴雷尼,你能答應媽媽的請求嗎?”媽媽的話讓巴雷尼深深地震撼了,他哇的一聲撲在媽媽懷里,哭了。
從那天之后,籠罩在母子倆頭上的烏云不見了,媽媽只要一有空就會陪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身體特別虛弱,但是她想到自己是兒子的支柱,應該做兒子的榜樣,不能就這樣放棄,于是憑著堅定的意志,堅持完成了那幾天的鍛煉。累是必然的,但是媽媽很開心,因為,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鍛煉,兒子臉上終于有了笑容,他不再埋怨那場疾病,而是積極改變自己,甚至比生病以前更樂觀和自信了。
體育鍛煉彌補了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而母親的言傳身教更是讓他感觸很深,他終于扛住了命運的打擊,并開始返校學習,他的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維也納大學醫(yī)學院。大學畢業(yè)后,巴雷尼一直致力于耳科神經(jīng)學的研究,并以此研究的優(yōu)秀成果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再也站不起來,這對成年人來說都是不小的打擊,更何況對于當時還是孩子的巴雷尼!幸運的是,他有個很堅強的母親,一直鼓勵他走出陰影,積極面對生活。所以我們看到失落的巴雷尼接受了命運的不公,并開始改變自己的現(xiàn)狀。
生活就是這樣,會發(fā)生很多讓我們始料未及的事,它們有的是讓我們驚喜的,有的是讓我們失望的。不管是驚喜還是失望,它們都是生活對我們的饋贈,面對失望,我們可以不開心,卻不能因此消極。
接受你必須接受的,改變你能改變的,這不僅是說說而已,而是應該實踐在我們生活的每一處,只有這樣你的生活才會充滿陽光,你的人生才會更精彩!
面對問題,抱怨是最糟糕的解決方式,所以也是最不可取的。與其抱怨所受的苦,還不如坦然接受,然后積極改變,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之道。
上一篇:變臉策略:扮黑臉可威懾他人,扮紅臉可籠絡人心
下一篇:只要還有明天,今天就永遠是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