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別人的關注
——“走神”的心理成因
上課愛走神,常常東張西望,愛做小動作;寫作業拖拉,常常邊寫邊玩;做事三心二意,常常被周圍的聲音或事物吸引……我們知道,這是孩子注意力差的一些典型表現,對此,在前面,我們也已經分析出原因。不過有時候,孩子之所以無法集中注意力,是他的心理在作祟,也就是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一般來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為了引起他人的關注
小晟的爸爸在異城工作,很少回來,小晟由媽媽一個人帶,媽媽工作也很忙,平時除了要上班,還要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以及學習,很少有時間陪小晟學習和玩。
小晟為了引起媽媽的關注,無論在什么場合,他都無法安靜下來,一會兒動動這個,一會兒玩玩那個,即便是在家的時候也不能消停,總是會漫無目的地亂跑;吃飯的時候,他會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做事情的時候,他會一邊做,一邊觀察媽媽的行動,要是發現媽媽突然起身去做其他事情了,他就會跟過去,一探究竟……
這里,小晟之所以無法集中注意力,是因為他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媽媽的關注,當他發現這種方法有效時,就會不斷制造“麻煩”。如此一來,他的注意力就更無法集中了。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關心,這是他們的心理需求,不僅如此,到了一定年紀的孩子,更希望得到來自周圍其他很多人的關注,這是他們的意識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如果孩子因為某些原因而常常受人冷落,或者是父母很少關注他,他們就會通過這種制造麻煩的方式來獲得關注。
對于這種情況,一方面我們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在平日里多關心他,多陪在他身邊,對于一些工作很忙的父母,也要盡量抽時間和孩子多聊天,多與孩子相處,只要他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他的這種表現就會減弱。另一方面,我們不要在孩子“搗亂”時過分關注,他們很容易因為你的關注而“得寸進尺”,而要引導他認識到“擁有好行為,才能真正獲得他人的關注”,同時我們要及時肯定和鼓勵孩子專心學習、做事的表現。
2.有“完美主義”的傾向
琪琪是個很認真的孩子,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學習上也是如此。一開始,琪琪媽媽覺得這樣很好,但不久,負面影響就浮現出來了。就拿寫作業來說吧,琪琪寫作業很認真,不允許把字寫得歪歪扭扭的,更不允許有錯別字,如果寫得不好或寫錯了字,她就會用橡皮拼命地擦,一定要看不出來了才行,如果看出痕跡,她就會把整頁紙都撕掉。然而當她越想做到最好時,就越容易出錯,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無法集中注意力。
很多孩子可能都像琪琪一樣,具有“完美主義”的傾向。當他們表現出色時,自我感覺就好;當他們犯錯時,情緒就會很低落,進而影響做事或學習時的注意力。
對此,我們首先不要追求盡善盡美,給孩子定的標準不要太高、太完美,更不要一味地批評他做得不完美的地方,而是要讓他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幫助孩子重新樹立評價自己的標準,教會他肯定自己、欣賞自己、激勵自己。
3.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一段時間,小小媽媽陪著女兒去上英語班。她發現,女兒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有時候還會回頭看看她。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后,她問女兒是怎么回事。小小告訴她,原來她希望得到媽媽的關注,看看媽媽對她的表現是否滿意。
這種情況在很多孩子身上的確都會存在,有的孩子很在意媽媽、老師或其他長輩對自己的看法,所以經常是一邊寫作業或做事,一邊抬頭看看他們眼中是否流露出滿意的眼神,如果是孩子就會非常高興;如果不是孩子就會很失望,并開始擔心自己是否哪里做錯了,注意力自然也就無法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了。
所以我們要先調整孩子的心態,不要讓他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是要提醒他“只要盡心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一切就足夠了”,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明白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的不良后果,比如,因為太在意而無法集中注意力,自然就不會把該做的事情做好,那么別人對他看法自然就不會那么滿意。當孩子明白了這些之后,相信他就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
總之,當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時我們首先要觀察影響他注意力的原因是什么,從而引導溝通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或處事方法,從而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上一篇:我再也不吃炸雞了——告別垃圾食品,讓大腦更健康
下一篇:我想要這樣布置房間——在孩子房間營造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