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也會成為機遇
那是在1914年,德國有位年輕的氣象學家,名叫魏格納,他創立了一種新的大陸漂移說。這種學說認為整個人類居住的陸地,就像巨大無比的航船,在非常緩慢地漂流,移動。慢得就像人長手指甲一樣,完全感覺不出來。
魏格納最早發現大陸在漂動的秘密。而發現的過程就在于看地圖時靈機一動。有一天,魏格納因病躺倒了。腦子卻一刻也不肯閑下來,隨時尋找著應該學習、思索、記憶的東西。
魏格納的目光落在墻上的一幅世界地圖上。他很有興趣地看奇形怪狀的陸地,看曲曲折折的海岸線,看遼闊的海洋和星羅棋布的島嶼。看著看著,有一個現象使他感到很奇怪。
大西洋兩岸,西岸的巴西東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與東岸非洲的凹進去的幾內亞灣,一邊像是多了一塊,一邊又像是少了一塊,正好能夠對起來。
再仔細看,巴西海岸的每一個凸出部分,在非洲沿岸幾乎都有凹進的一塊相對應。而在巴西海岸的每一個凹進的海灣,在非洲沿岸又幾乎都能找到凸出的一塊相對應,也正好對起來。
“這是怎么回事呢?”魏格納邊看邊想,“會不會是大西洋兩岸的大陸原來是一塊,后來像用手掰開一個面包一樣,分到兩下里,而留下了凸凹相對應的明顯痕跡?”
想到這里,魏格納眼前的地圖上的幾塊陸地,像是真的移動了,慢慢地很自然地銜接起來,爾后又斷裂,緩緩地漂移開。魏格納為這個偶然的發現感到興奮、驚異。
“可是,怎樣證明這個發現是正確可靠的呢?”魏格納又冷靜地想,“如果現在被大西洋隔開的大陸曾經是一塊的話,形成大陸的地層,山脈也應該能夠連接起來,隔在兩岸的動物植物,也應該有親緣關系,證明它們原來是生活在一個‘院落’里的。”
循著這個思想,魏格納走遍了大西洋兩岸,做了大量異常艱苦考察,終于從各個方面證明了自己想法是完全合乎實際的。有一種園庭蝸牛,既生活在德國、英國,也生活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
而它并不具備遠涉重洋的能力,顯然,這兩地原來是連在一起,后來才分開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這樣的話,相同的生物下可能在相隔遙遠的兩個地區分別獨立地形成,它們必定起源于同一個地區。
經過多年的考察、論證,魏格納科學地指出,現在的美洲與歐洲、亞洲、非洲,澳大利亞與南極洲,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兩億年前,“關系破裂”了,開始緩慢地漂移,到現在成了四分五裂的樣子,而現在還在繼續漂移著。
印度次大陸,從南極洲漂移過來,與正在向東漂移的亞洲相撞,突起了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而且,至今也未停止向北擁擠。1300多年以來,西藏與印度之間縮短了約60米。另外,澳大利亞也還在向北漂移。
魏格納最初在看地圖時觸發的智慧火花,終于演化為一門新的學說,那就是大陸漂移說。
上一篇:做人要懂得知足
下一篇:劉向整理編撰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