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加戲,簡簡單單地做自己就好
1
辦公室新來了一個姑娘叫小曼,這姑娘工作能力挺強的,事務處理得非常利落,脾氣也好,開朗大方,跟大家處得都不錯。如果說有什么缺點,就是太愛在工作的時間打電話。她的電話特別多,隔一會兒就有人打進來。她接電話的時候總是擰著眉毛,語氣極不耐煩,語調通常會越來越高,最后好像要吵起來了似的。時間長了,大家總在一旁聽,也略知一二。總給她打電話的是一個被她稱為“李總”的人,好像是在追求她,她明顯對這個人不感興趣,有點兒不堪其擾的感覺。
后來,她告訴我們,追求她的這個人是她原來公司的老板,她就是因為不勝騷擾才辭職,現在換了工作對方還是糾纏不休。看著小曼淚眼盈盈的樣子,大家憐香惜玉之心頓起,紛紛出謀劃策,幫她想辦法怎么擺脫渣男。
這個“渣男”特別執著,一直給小曼打電話,想跟她約會,小曼也總是給大家講這個人的一些花癡行徑,講著講著,把大家都整得有點兒感動了,都跟小曼開玩笑說,既然這個人長得還行,又有錢,對你還那么癡情,不如就從了吧。
有一天,小曼的手機又響了,像以前一樣,她接起來說了半天,氣鼓鼓地掛掉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坐在小曼身邊的艾莉欲言又止,終于沒忍住,對大家說:“今天小曼的電話鈴聲響起來的時候,剛好我起身去發傳真,無意中看到她的手機屏幕,上面有兩個字……”大家都說,什么字,李總?
艾莉說:“是鬧鈴。”
大家一下子沒聽明白。艾莉說:“小曼按掉鬧鐘,然后假裝接電話,說了半天……”
大家愣住了。難道這個“李總”子虛烏有,小曼對著電話在自說自話?大家伙兒都有點兒“接受無能”。
稍微留意一下你就會發現,這種生活中的演員其實非常多,只是表演的程度不同。這樣的人,在一般人看來,特別可笑。他們喜歡在公眾場合通過各種方式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吹噓自己的才華,炫耀自己的身世、財富或情感生活,無不是為了獲得別人的關注。
網絡用語里有一個詞叫“戲精”,特別火,我覺得小曼這類人簡直就是“戲精”本尊了。她的內心戲,足夠拍部電視劇。
2
心理學家馬斯洛稱,人有五個層次的心理需要:飲食與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秀”是人們滿足了安全需求后,對歸屬感和愛的一種追求。
“秀”是現代人的通病。只要有一個手機,處處都可以成為秀場。只要吃了點兒好的,買了點兒貴的東西,去了趟外國,真是人生得意須發朋友圈啊!秀的過程和收到的回饋,都能讓我們覺得自己被需要、被注視、被肯定。
普通人不是明星,沒有那么多場合可以對著鏡頭閃閃發光,這些證明存在感的機會可是來之不易。
隨便秀秀也無傷大雅,但什么事都是過猶不及,秀得太狠了就說明有問題。所謂窮人炫富,懶人裝賢,很多時候,越是顯擺什么,說明內心越想要什么。越是把自己生活秀得光芒四射三百六十度無死角,越是證明缺乏得還很多。
除了秀恩愛、秀有錢、秀光鮮,還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秀”。
我有一個朋友,有一種“節日絕食癥”,無論大節小節,一到過節就絕食。她點了一大桌子的菜一口都不吃,對著朋友痛哭流涕,懷念自己去世的親人。
“一想到我媽再也吃不到,這些好吃的我一口也吃不下去,嗚嗚嗚……”
開始大家還勸,后來次數多了,實在不知道該怎么勸了,只能默默地坐著,看著她面前很快堆起一座紙巾小山。
當然,一桌子菜誰都沒動一筷子,朋友沉浸在喪母之痛中如此痛苦,你怎么好意思大快朵頤?
再后來,一到逢年過節,朋友們都不接她的電話……
大過節的,誰都不想去觀賞“痛苦秀”。
很多裝痛苦、裝可憐的人似乎都有一種“癮”,想方設法地創造各種機會將痛苦的情緒呈現在別人面前,這種“癮”的本質是為了尋求關注,是對別人感情和注意力的一種要挾,將別人的焦慮和關心作為自己的安慰劑。
3
人性是非常微妙的東西,秀幸福一般能引來兩種目光,一是羨慕,二是嫉妒;秀不幸也能引來兩種目光,一是不屑,二是鄙視。
面對自己的閃光點,每個人都難免有小“嘚瑟”的時刻,想像孔雀一樣,開開屏,顯擺顯擺自己漂亮的羽毛,順便告訴一些人,我有實力,我很牛。
可是,不是誰都能為你的成功歡呼喝彩的,不是誰看你過得好都發自內心高興的,大多數情況下,打擊會接踵而至。不是因為樂極生悲,而是太高調容易引起別人的不滿。
我的女同事在朋友圈里發了自拍,說大家都夸自己是團隊里的顏值擔當,馬上就有人評論:“你們團隊顏值的平均分真夠低的。”立刻破壞了她的好心情。
所以,沒事別老將自己當成閬苑仙葩,免得招人厭煩。別人生完小孩在辛辛苦苦節食、健身,怎么減也還是胖,就你怎么吃都是魔鬼身材,這種違背常理的事別怪人家不信。就算你的幸福完美得毫無破綻,又有人會說,憑什么啊?天上就掉一個餡餅,憑什么就砸到他了呢?出于這點兒不平衡,肯定有人會憋著勁兒,就算是雞蛋里挑骨頭,也要給你的生活找出根刺來。
至于秀痛苦,更是大忌。不是誰都能對你的痛苦感同身受。過多地宣泄情緒,只會讓人覺得你作為一個成年人太過脆弱,內心不穩定,難以擔當大任。
我的建議就是,為人處世,沒事別給自己亂加戲碼,簡簡單單地做自己就好!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總是沒錯的。
低調不容易做到,但這恰恰是少數人勝出的法寶,如果在低調中偶爾閃耀一下光芒,彰顯一下實力,往往會令人驚艷,人終究還是要靠干貨為自己加分的。
上一篇:共同成長的朋友,才能天長地久
下一篇:別在該動腦子的時候動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