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開”是福,心“關”是魔
常言道:心“開”是福,心“關”是魔。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人“想開”的時候,其心靈之門是敞開的,什么都看清了,就不怕了,所以說,心“開”是福。而心靈之門若關閉了,人就會覺得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黑暗。因為心靈之門關閉,一切都看不清了,心里充滿了戒備、焦慮的心情,往往會心情不好,憂慮纏身,所以說,心“關”是魔。
有個故事大家耳熟能詳:
一個老婆婆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家是開洗衣店的,二女兒家是賣傘的。每到下雨天,老婆婆就為大女兒犯愁,怕沒有辦法曬干衣服,不能掙錢;而到了晴天,又為二女兒難過,怕賣不出傘去,不能糊口。老婆婆日復一日地沉浸在痛苦擔憂中。后來一個鄰居老頭知道了,他對老婆婆說:“老人家,恭喜您呀!您看,晴天您大女兒家發財,下雨天您二女兒家發財,您老真是有福氣?。 崩掀牌乓宦?,豁然開朗。從此,無論晴天還是雨天,她都笑口常開。
看,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完全是兩種結局,兩種心境。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成為故事中的那個老婆婆。所以,對生活抱什么樣的心態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心像一條路,心開,路就開;心“關”,路不通。人即使在遇到困難、挫折,甚至嚴重打擊的時候,也不要“鉆牛角尖”,不妨換個角度思考,這樣也許生活就沒有過不去的坎了。
“想得開”,人生便會充滿陽光;“想不開”,人生便處處有黑暗。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事業有成的父親,家里有三個兒子。這位父親的生意很忙,他每天都早早出門,來不及和全家人共進早餐。有一天,剛好有空,他一早就在餐桌前等著孩子們一起用餐。
老大聽說父親在家,高興地下樓來了,父親揮手要他坐在左手邊,關心地問他:“昨晚睡得還好吧?”
老大說:“很好呀,我做了一個好夢,夢見到天堂去玩。”
父親笑著問他:“那你對天堂的感覺如何呢?”
老大說:“很好呀,就像我們家一樣。”父親聽了笑得合不攏嘴。
接著,老二也高興地來陪父親吃早餐,父親要他坐在右手邊,一樣問他:“昨晚睡得還好吧?”
老二說:“好極了,我夢見到了天堂哩!”
父親笑著問他:“那你對天堂的感覺又如何呢?”
老二說:“非常好,就像我們家一樣?!备赣H笑得更燦爛了。
老三晚起,被他母親硬從被窩里拉了出來,心不甘情不愿地匆匆漱洗后也下樓來了。這個老三平日叛逆成性,最讓父母親頭疼了。這時父親臉上罩著些許寒霜,要他坐在正對面,冷冷地問他:“還是愛賴床,昨晚睡得不好嗎?”
老三噘著嘴說:“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噩夢,夢見到了地獄?!?/p>
父親聽了,不禁冷笑道:“這也不足為奇,那地獄如何呀?”
老三眨眨眼說:“糟透了,就像我們家一樣……”
三個兒子,生長在同樣的家庭,老大、老二覺得家是溫馨的天堂,老三卻覺得是恐怖的地獄,這是由不同的心境導致的。前兩人的心是“敞開”的、寬廣的,老三的心卻封閉住了,也正因為這樣,老大、老二才生活得快樂,而老三只能困在痛苦、埋怨之中。
世界著名潛能學大師安東尼·羅賓說:“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是環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我們持有什么樣的心態?!边@就像中國人常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一樣,人們看待事物角度不同,對事物的認知不同,得出的結果是有區別的。積極的人,即使在最危險的境地,也能看到光明的前路;消極的人,即使在勝利的彼岸,也找不到美好的未來。
心態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旦你的“心門”打開了,心態調好了,你就能“豪情壯志盡施展”,就能“珠璣錦繡任揮灑”。
上一篇:微笑是上天送我們的最佳禮物
下一篇:心太滿則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