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會輕易被網絡控制嗎:
易高估自己的“烏比岡湖效應”
有人說,我們正在被網絡控制?;蛟S,許多“網絡通”覺得這樣的說法有些危言聳聽。
網絡上豐富的信息不是正在拓展我們的視野嗎?我們現在不是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嗎?但是,我們是否思考到:我們能否把自己掌握的信息深化?我們是否能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識專業化、精細化?許多人自以為通過網絡就可以變成“諸葛亮”,自以為掌握了一些散碎片段就可以淵博無比。
《哈佛商業評論》前執行主編尼古拉斯·卡爾在他的暢銷書《淺薄》里提出,互聯網正在把我們變成高速數據處理機一樣的機器人,失去了以前的大腦。同時,尼古拉斯·卡爾也提出了他的憂慮。因為網絡,我們逐漸遠離了深度閱讀,我們的思考總是在網絡片段式的信息中被切割,他說:“丟掉了《戰爭與和平》,丟掉了羊皮圣經,丟掉了報紙雜志,丟掉了托爾斯泰心靈的同時,人類正在丟掉的是大腦?!薄盎ヂ摼W正在切除我專心和沉思的能力,我的大腦現在期望像網絡散布信息那樣獲取信息——迅速移動的粒子流。以前我像潛水員一樣潛入語詞的海洋,現在我像是駕駛著水上摩托艇在語詞之海的表面飛速移動?!?/p>
自從互聯網出現以來,人們對于人類與網絡之間的關系的討論和爭執,就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無可否認的是,人類創造了網絡,而網絡的確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總會對自己有過高的評價,這就是為什么有人會覺得自己能力高、條件好,其實事實真相卻總有些讓人失望的原因。不過,從心理學來說,我們的確是很容易“自欺欺人”,誤以為自己有過高的能力或水平,以此來保護自己免受外界的打擊和傷害。這種心理被稱為“烏比岡湖效應”。
就像我們在面對網絡的時候,許多人總是自負地認為,自己有能力控制網絡,從而高估了海量信息的正面能量,也高估了自己的認知水平,因此放棄了對深度思索的渴求,這可能才是網絡帶來的最大危險。其實,這種自負是互聯網帶來的更深層的負面影響——我們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認知都產生了偏差。心理學家列昂羅森布利特和弗蘭克凱爾發現,人們常常會受到一種知識幻覺的影響:“將表面的熟悉誤認為是深入的理解。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可以獲取,這種熟悉的感覺不斷增長,而知識的幻覺也不斷增長。隨時能夠獲得大量數據也會欺騙我們,讓我們將能夠迅速獲得的知識誤認為是我們已經擁有且能夠運用的知識。而如果這種幻覺導致我們忽略了對真正知識的獲取,我們作為個體將最終變笨。”
所以,許多人似乎都會犯一個自己很難意識到的錯誤——高估自己的能力。有些人自認為能控制局勢和狀況,有些人自認為能夠勝任某些高難度的工作,有些人自認為有挑選好對象的本錢……過多的“自認為”或許會把我們拉入自戀的陷阱之中。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這種難以控制的網絡對我們的影響呢?
首先,我們不能將網絡作為生活的全部,我們需要有更為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我們可以選擇更多的戶外運動或室內休閑,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陶冶性情,同時對身體健康也是有益的。
其次,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使用網絡的時間,不要讓過多的時間荒廢在無用的“休閑”之中。每天給自己訂下使用電腦的大致時間,比如下班后的2~3個小時。不要經常熬夜,傷了身體。
上一篇:感謝不可說過頭:疏遠心理易造成
下一篇:我們嗅到了什么:鼻子感受的“信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