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會說“當局者迷”:
阿斯伯內多效應
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我們切身經歷某件事時,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卻不知如何處理;當我們置于某件事情之外,當事人覺得很棘手的問題,我們總能給出合理的建議。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為什么會發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現象呢?要解釋這一情況,我們要從經濟學上的“阿斯伯內多效應”說起。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是對阿斯波內多效應最形象的說明。當我們身處事情之中時,往往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和變化。
當事人因為對利害得失考慮太多,看問題就容易糊涂;旁觀的人由于冷靜、客觀,看到的反而比較清楚。當局者迷,處事往往有如我們穿行于群山之間。辦一件事,當事人往往會較多地考慮事件對自己、對涉及者的影響,而患得患失;旁觀者清,則有如我們坐在書桌旁看地圖。旁觀的人沒有太多利益困擾,他們一般能理智地看待問題,能深入地分析整件事的前因后果,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人們在看油畫時,一般站在畫的近處難以看清畫面,而站在畫的遠處反而看得更清晰,油畫的逼真效果即刻顯現出來。這種離開畫面較遠,圖像反而清晰的現象,就稱為“阿斯伯內多效應”。
蘇東坡有一首詩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之所以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是因為我們身在廬山之中,我們的位置無法讓我們盡觀其全貌,我們的情感也無法讓我們客觀地認識它。如果我們想要走出迷局,看清真相,那就需要改變自己的視角,更換自己所站的位置,使自己從某種情感中抽身而出,才會以旁觀者的身份,看清事情的真相。
阿斯波內多效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分析出現“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現象的原因有三點:
1.所處的位置有誤
無論是欣賞油畫,還是待人接物,找到恰當的位置最好,選擇位置很重要,觀察點不好就會看不清畫面或者事實。一個人制作了一個兩面球,一面是白的,另一面是黑的,讓兩個人觀察這個球,一個人說是白的,另一個人說是黑的,結果兩個人爭得面紅耳赤。其實兩個人都沒有錯,只不過是他們站的位置不同而已。
2.情感卷入太深
如果一個人對某件事太在意,卷入太深的話,就會使自己沉迷其中,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很難看到事情的客觀真相。
3.心存私念或成見
如果一個人處處權衡個人得失,處理問題就會變得困難。一旦心存私心雜念,就無法辨別是非,有私心者無法集中全心觀察事物,即使做到了全心觀察,也難免會產生偏心反應,無法真正客觀看待并處理問題。因此,看任何事件,都不要帶著私心與成見。
在生活中,我們要選好看待事物的著眼點,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要看到事物的多面性,了解事情的全貌,看清事物的本質。根據現實的需要把眼光放準,遇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問題不帶成見,客觀公正地處理問題。
上一篇:為何危急時我們會呆住:當我們被“凍結”
下一篇:為何我們都怕蛇:恐懼的天性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