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些詩句,大多數中國人從孩提時代就開始背誦,但為什么現實中頻繁出現的炫富事件一次次刺痛了公眾的神經?
毋庸置疑的是當今社會的價值取向發生了偏離。即便是在“吃不了兜著走”口號流行的今天,君不見各大餐飲場所推杯換盞后剩菜、剩飯堆積如山?君不見偌大個會場歸于靜寂后,擺在桌上的成百瓶礦泉水大多僅喝了半瓶?在各種社交場合,參與者關注的是今天的禮服是否搶眼,今天的首飾是否獨特,有誰會去關注其中的巨大浪費?
節儉是最高的境界,節儉是無聲的禮儀。一個致力于打造個人禮儀形象的人,千萬不要忽視節儉的作用和分量,至少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適度“包裝”。節儉并非號召所有人都去做苦行僧,只是但求有度。比如在社交場合,擁有從頭到腳甚至武裝到牙齒的奢侈品的人未必就能贏得他人的尊敬,低調、平和體現的才是一個人的修養,越是高端場合越不會以貌取人。
二是合理消費。沒有人愿意被貼上暴殄天物的標簽,所以,與人交往時,表達熱情并不需要在物質上以量取勝,好酒好菜似乎仍不足以體現真情,非要點出超過承受能力的菜品,而且為了追求體面,寧肯讓服務員將剩菜倒掉也不愿帶走,殊不知這種行為會讓你在他人的心目中大丟其分,反會認為你是一個沒有層次、缺乏責任感的人。
生活中,無論節省什么都是美德,大到一次攀比消費,小到一張紙、一杯水,只要堅持,就能積土成山。節儉像其他所有禮儀一樣,只有成為一種刻意為之的習慣,才算是你人生真正的財富。
上一篇:良好的溝通是成功的一半
下一篇:西餐禮儀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