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膽英雄”是不明智的選擇
為了能更好地解決問題,你需要積極與人配合,因為你一個人無法解決一切難題。
——西點軍校1901年畢業生,西點軍校前校長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小時候我們就知道,春去秋來的大雁總是成群飛翔,變換著不同的隊形。可是大雁為什么要編隊飛行呢?這其中的道理很多人都懂。大雁之所以成群飛行,是為了節省體力,一只單獨的大雁難以獨自跨越南北。
雁群在天空飛翔時,一般都排列成“一”字或“人”字,并定時變換位置。生物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得出結論:雁群排陣飛行是它們飛得最快且最省力的方式,因為雁群在飛行中后一只大雁的羽翼,能夠借助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產生的空氣動力,使飛行更省力。而變換位置,是為了讓勞累的雁換下來,緩解疲勞。這種團隊協作讓它們各自消耗最少的體力,最快速地飛到南方,另外,大雁的叫聲能給同伴鼓舞,大雁用叫聲鼓勵飛在前面的同伴,使團隊保持前進的信心,增強組織的團結協作。管理專家將這種現象稱為“雁陣效應”。
“雁陣效應”帶給人們的啟發是:大雁只有依靠團隊協作,才能完成長途遷徙,一個企業或者個人的成功也需要依靠團隊的力量。
西點軍校作為一所專門培養軍官的軍校,特別強調:“任何優秀的軍事天才都不能嘗試做孤膽英雄。”在西點人看來,任何試圖做孤膽英雄的人都是愚笨的,因為即使個人的能力再強,在團隊面前也是非常渺小的,一個人只有服從于集體,讓“我”變成“我們”,才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取得最后的成功。
西點軍校注重培養學員的團隊協作意識,這一點從多方面可以看出。
在西點軍校巴克納英的訓練營地里,每個學員都要接受6個星期的集戰地演習,這里的演習盡可能模擬真正的戰爭,這就要求學員不僅需要在體力上竭盡全力,而且要學會團隊協同作戰。
訓練的其中一項是“攀越高臺”,具體內容是:6個學員一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必須爬上一個有4級臺階的10米高臺,每級臺階間隔2.7米,每個人都必須爬上去再爬下來。面對這樣的訓練,學員必須以“疊羅漢”的方式,先將一個人送上去,再由先上去的人把大家拉上去。
另外還有一個任務是“組合橋梁”活動。這在戰爭中,常常用于逃避敵人的追擊或是運輸重要的物資等。在這個訓練活動中,學員被分成35人一組,各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必須完成組合橋梁的任務,最先完成的那一組獲勝。而組合橋梁的每一塊橋面和梁柱都有幾百斤重,要想完成就需要集眾人之力。
如今的社會,任何一個大贏家的背后都有一個或幾個團隊,比如一個耀眼的明星背后有一群幫他推廣、管理的團隊;又比如阿里巴巴的馬云,雖然人們說起阿里巴巴最先想到的只有馬云,但是,馬云的成功靠的不是個人,而是他的團隊。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在這個處處需要團隊協作的時代,孤膽英雄難以取得任何大的成就,就算你是畫家、作家這類靠個人智慧、能力的人,也不能沒有團隊的幫助。
一棵樹再高大,也無法獨自抵御風沙;一滴水再清澈,也無法拯救渴死的魚。在社會中,在企業里,一個人的成功關鍵取決于他是否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每一個老板都喜歡擅長合作的員工。
另外,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影響力最大化,但實際上,最大化自己的能力并不是從自身挖掘,聰明人懂得匯集眾人的能力為己所用。
一個人去市場買鸚鵡,來到賣鸚鵡的門店里,看到一只鸚鵡面前標注: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200元;而另有一只鸚鵡前標注: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400元。
應該買哪一種呢?這個人一時難拿主意,便繼續轉了轉,突然發現一只毛色暗淡散亂,老掉牙的鸚鵡竟然標價800元。
這人疑惑不解地趕緊將老板叫來:“這只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啊?”
店主回答說:“不。”
這人覺得很奇怪,便繼續問道:“那為什么又老又丑,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價呢?”
店主回答說:“因為另外兩只鸚鵡叫這只鸚鵡老板,它們都聽它的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真正的強者不一定自己的能力有多強,而是懂得匯集團隊的力量以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和價值。相反,一個再出色的人如果不懂得利用團隊的力量,他的力量和價值也是有限的。
在西點軍校廣為流傳著一句話:“一個再偉大的英雄也不能代替整個團隊,一個再杰出的演奏家也無法演奏出美妙的協奏曲。”也就是說,一個想擁有卓越成績的人,僅憑自己的孤軍奮戰、單打獨斗,是不可能成大氣候的,你必須融入團隊,借助團隊的力量。個人只有融入團隊,只有與團隊一起奮斗,才能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才能成就自己的卓越成績。
正所謂:獨木難成舟。從古至今,任何一場戰斗的勝利都離不開全部戰士團結一致,而任何一位企業家的成功都離不開與他形影相離的工作團隊。所以,有志的年輕人都應該學習西點軍校倡導的團隊精神。
人生規劃箴言
西點軍校告訴人們,個人無論多么優秀,也無法演奏出美妙的協奏曲。所有偉大目標的實現都需要依賴眾人的力量。善于合作、善于借力方能取得重大成就。
上一篇:“獸營”磨煉出自控力
下一篇:不做無腦的莽夫,要做理性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