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壓力是一種自然而必要的痛苦
壓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壓力很大”的體驗,那么這個經常被我們掛在嘴邊、體驗在心間的壓力,究竟是什么呢?它是怎么產生的?除了“面目可憎”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價值和意義?
其實,壓力一詞主要用于物理學,后來被加拿大學者漢斯·塞爾耶(Hans Selye)用于醫學領域,他告訴我們,身體對心理壓力的反應,與身體對傳染或傷害的反應,有眾多的相似之處。他在其著作《生活中的壓力》中使用了“一般適應征”的提法,指出無論是哪一種威脅,身體都會以“一般適應綜合征”的方式,調動身體的防御來抵擋威脅。
對于指定的個體而言,每個人都或強或弱有一般適應綜合征,有不同的適應能力。通常來說,一般適應綜合征分為三個階段:
·報警階段
第一階段屬于刺激階段,當我們感受到了壓力刺激,也就是那些促使我們必須要做出反應的事件時,身體就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沖擊。此時,機體會努力適應破壞機體平衡的新狀況,這種痛苦的狀態會持續數分鐘乃至24小時。緊接著,機體會恢復,并調動體內的主動防御機制。這種由體內自主神經反應與內分泌系統反應引起的短期緊急反應,也被稱為交感神經反應。這種反應和控制生命活動的神經中樞下丘腦有直接關系,下丘腦通過交感神經系統刺激腎上腺髓質,促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繼而提高動脈血壓,加快心率和呼吸頻率,增加血糖含量。通過分解糖原與脂肪來聚集能量,為肌肉提供充足的能量。
·抵抗階段
這是一個反刺激階段,指的是壓力引起的長期存在的反應。在這一階段,機體會進行自我調控,促使身體資源重新恢復平衡狀態。機體在報警階段已經耗損了大量的能量,這個階段就是要補充失去的能量。此時,下丘腦、腦垂體和腎上腺軸重新被調動,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然后垂體前葉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血液中含有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以調節腎上腺皮質分泌鹽皮質類固醇,以及糖皮質激素,它們會提高血糖含量。大量的糖皮質激素會對免疫系統產生抑制作用,減少身體在面對組織損害時的反應。
簡單來說,在這個階段,身體能量被充分調動,對壓力的抵抗處于高水平,但這種抵抗是以消耗能量為代價的。如果遭遇新的壓力,身體的應對能力就會被削弱。倘若壓力持續,個體的能量最終會被耗盡,從而導致一般適應綜合征第三階段的到來。
·衰竭階段
如果壓力長時間存在,適應環境的需求持續,總會有某個時刻,機體無法繼續供給所需的能量,也無法補充消耗的能量,免疫功能的減弱導致機體對新的外界刺激變得更加敏感,進而感到疲乏,從而引發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腫瘤和退行性病變也可能隨之而來。當機體一直被迫超運轉,達到生理極限,就會衰竭。換而言之,機體的適應資本是有限的,每個應激反應都會消耗個體的適應資本。
看完上述的一般適應綜合征的三個階段,不知道你是否對壓力有了全新的認識?
坦白說,沒有人喜歡壓力,可壓力又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在生活中不可能避免這種緊張狀態,因為緊張是身體對外界強加給自身的刺激的應激反應。一定程度的緊張,對于生存是有幫助的。有個關于沙丁魚的例子,或許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一點:
人們在海上捕到了沙丁魚后,如果能讓它們活著抵達港口,價格會比死的沙丁魚價格高出好幾倍。然而,路途遙遠,環境不佳,沙丁魚往往在運送的途中就會死掉,能把它們活著運回來的人少之又少。不過,有一艘漁船幾乎每次都能成功地帶回活著的沙丁魚,船長自然也賺了不少錢。人們詢問過船長,到底有什么秘訣?可他總是避而不答,一直嚴守著秘密。直到船長死后,人們意外地在發現,他在魚艙里放了一條鯰魚。
精力錦囊
壓力不總是壞的,一定程度的壓力是自然且必要的,只是超過了一定的界限,就會變得危險或致命。
鯰魚來到了一個不熟悉的環境中,會四處游動。面對這樣一個異己,沙丁魚會感到不安,在危機感的支配下,它們會緊張地不停游動。在危機和運動的雙重影響下,沙丁魚最大限度地調動了生命的潛能,因此能夠活著回到港口。
所以說,壓力不總是壞的,一定程度的壓力是自然且必要的,只是超過了一定的界限(因人而異,沒有固定標準),就會變得危險或致命。畢竟,我們無法逃離現實生活,為了應對刺激,身體會反復過量地分泌激素,導致機體過度耗損,從而產生各種身心疾病。
上一篇:化阻力為動力,蛻變為更優秀的你
下一篇:壓力過大時,請及時找到疏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