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基辛格的故舊回憶,基辛格不打高爾夫,其主要消遣活動就是與朋友交談。基辛格不僅能說,而且會寫。繼《白宮水月》(The White House)、《動蕩年代》(The Years of Upheaval)、《留此存正》(For the Record)和《大外交之后》(Diplomacy),2011年他又推出《論中國》(On China),由企鵝出版社(Penguin Books)出版。
《論中國》英文原版封面
基辛格重提他當年的中國之行,重復他講過多遍的故事。此君是吃定中國飯了,有點吃老本的意思。但《論中國》也有新意:基辛格從一個西方人的角度,深入分析了1979年中國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的戰略意義。從整體上說,他對自衛反擊戰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賞。反擊戰為期不到一個月,但基辛格把這次戰役拔高,將其稱為“第三次越南戰爭”(前兩次越南戰爭分別為法國對越南的戰爭和美國對越南的戰爭)。
人們通常認為,蘇俄帝國的崩潰是從阿富汗殘敗開始的。但基辛格不這樣看。他強調,“回頭來看,第三次越南戰爭中莫斯科沒有大動干戈,很可能是蘇聯衰敗的征兆”。這顯示了“蘇聯戰略影響的有限性……是冷戰的轉折點,只不過人們當時并沒有認識到這點”?;粮竦睦碛墒?,自衛反擊戰之前,蘇聯剛剛與越南簽訂了軍事互助條約,但自衛反擊戰開始之后,蘇聯并不敢對越南提供強有力的軍事支持??傊?,基辛格很佩服中國人敢打。
我覺得,反華分子們應當好好讀一下《論中國》一書。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雖然美國不斷挑動這些國家爭奪南海,但如果真有大事,美國不會為這些國家火中取栗,與自衛反擊戰期間蘇俄的表現不會有什么兩樣。中美關系遠比菲美關系或越美關系重要得多。美國的決策者們不會本末倒置。他們愿意給中國制造些麻煩,但不會與中國正面沖突。
基辛格認為,中國曾經是美國不結盟的盟國。基辛格醉心結盟,癡迷大國外交?!墩撝袊芬粫谢粮衽叮锔偨y的國務卿黑格居然提出,同時向大陸和臺灣出售武器。這一立場遭到中方的斷然拒絕。
《論中國》提到基辛格對中國領導人的印象。在他看來,中、美領導人商談時,“毛像遇到不聽話學生的老師,而鄧就是要求很多的伙伴。”基辛格對鄧小平多有贊揚。自衛反擊戰之前,鄧小平曾出訪日本、美國和東南亞,向各國陳明利害。在基辛格的筆下,鄧小平很有舌戰群儒的英雄氣概。
基辛格特別提到,使其感到吃驚的是,鄧小平對中國的貧困并不做任何掩飾,反而到處聲明中國的實際情況。基辛格披露,鄧小平說過:“如果你有一張丑臉,假裝漂亮是沒有用的?!贝_實,鄧小平是20世紀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而且是使中國和世界朝好的方向發展。
越南是他念念不忘的事情?!按蜷_中國大門為了讓美國民眾看到和平的前景,盡管美國仍然深受越南戰爭之累,冷戰的前景暗淡”。但在這個問題上,基辛格認為中國有誤判,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粮竦脑捠牵骸懊绹脑侥蠎馉幤陂g,中國的政策通常有戰略分析的,但或許是因為文化近似,中國沒有能夠把握大局的能力似顯不夠?!碑斎?,這一判斷受到基辛格本人的價值判斷的影響?!墩撝袊肪陀幸痪渚僖娊猓骸胺治鋈Q于對事實的不同解釋;對于事實的判斷不盡相同,對于事實的意義的判斷則相去更遠?!泵绹饨环矫婊粮裼袊鴰煹牡匚?,相當于美國的諸葛亮,至少有“智多星”吳用的地位。但在中國問題上,也有基辛格沒有預料到的:他不可能想到,中國會如此之快地成為經濟大國。
或許是離開學術界的時間很久的緣故,基辛格的英文較過去流暢得多,也生動得多,更像是記者出身的人在直筆讜論。(《白宮歲月》和《動蕩時代》兩本書的語言都非?;逎?。)《論中國》出版后,漢學家和媒體好評如潮。史景遷在《紐約書評》上盛贊《論中國》,稱其“引人入勝,有回憶,有思考,有歷史,還有直覺探索”。《紐約時報書評雜志》:“基辛格年近88歲,擁有外交上的專賣品牌,《論中國》是對其經歷的總結?!薄吨苋针娪崍蟆罚骸啊墩撝袊肥菤v史豪華游,既有分析,又有引人入勝的回憶?!薄督鹑跁r報》的評論是:“史詩性般的感人巨著。”《觀察家》:“飽學之士對新起超級大國的洞見,而且表述不失優雅?!?/p>
基辛格自稱是作為前高官和學者來寫《論中國》的。但有一點基辛格故意沒有提:他還是一個掮客,在商人與高官之間穿針引線。掮客的身份不一定不好,但很可能會影響到他的判斷。美國商界花大力氣收買或間接收買了美國最高法院的一些大法官,使之作出一系列有利于美國大公司的判決,包括有利于華爾街的判決。
基辛格與中國的關系很好,一方面,是中國念舊,關照基辛格這位老朋友。另一方面,基辛格確實是一位傳話大師,是一座很好的橋梁。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基辛格在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間傳話,居然是如魚得水,左右逢源。還有,基辛格是猶太人或許也是一個因素。作為猶太人,基辛格能夠讀懂中國,善于與中國溝通。猶太人和中國人都是古老的民族,有天然的相似之處:猶太人和中國人都很精明,善于經商,長遠計謀(也有人說是“狡詐”)。
當然,猶太人與中國人還是競爭對手。美國傳教士阿瑟·布朗(Arthur Brown)所著《辛亥革命》(The Chinese Revolution)是中國研究方面的經典之作(中文譯本2011年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布朗在書中引用了美國總統格蘭特的論斷:“格蘭特將軍環游世界之后……發現的最令他震驚的事,是無論在任何地方,中國人與猶太人競爭,中國人都會把猶太人擠走……在計謀、堅忍和耐力上,中國人遠遠超過猶太人?!?/p>
基辛格已經80多歲了,歲月不饒人,《論中國》應該是他最后一部力作。書中基辛格再次闡述了他對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大國關系(中美關系)的看法,也談到他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個人關系。在《論中國》前言中,基辛格寫的第一句話就是:“40年前,里查德·尼克松總統給了我莫大的榮譽,派我去中國重建關系……這份榮譽一直延續到今天?!蹦峥怂蓪粮翊_有再造之恩。基辛格最初是洛科菲勒的門客,之后才改換門庭投靠尼克松。如果沒有尼克松提攜,基辛格很可能會作為教授了其一生?!爱敼倏窟\氣,吃飯靠本事。”當然,沒有基辛格為其效力,尼克松的外交成就也必然會少許多輝煌。當然,也不會有《論中國》這部力作。
上一篇:華盛頓與曾國藩——讀美國的愛國主義教材《》
下一篇:大金融:一個重要的新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