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嬰兒滿月的習俗
【點睛之筆】
滿月,是我國民間在嬰兒出生后一個月時所舉行的儀禮。在我國各地由于地區差異,以及長期以來的生活習俗的影響,滿月的慶祝方式也不盡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是表達對新生兒的祝福、慶祝又添新丁。
【經典解讀】
滿月是誕生禮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嬰兒出生后,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嬰兒要一直陪在母親身邊,不能被抱到戶外,到了一個月以后,母親的身體基本恢復,嬰兒也逐漸適應了離開母體后的新的生存環境,在我國的傳統習俗中,這時就有為嬰兒做滿月的儀式。滿月當天,眾多的親朋好友前來道賀,還要帶上賀禮。很多地方在做滿月時還會為小孩第一次剃頭,也叫“去胎盤”、“鍍頭”,多由舅舅主持。剃下的頭發不可以隨意亂扔,而通常是用紅紙將頭發包好,并掛在門后壓邪。
在做滿月的時候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儀式就是抱小孩首次出門。在把嬰兒抱到外面之前,通常先在家中設案祭祖,然后再由家里人抱著嬰兒走街串戶,俗稱“兜喜神圈”。各地的“兜喜神圈”各具特色,在浙江湖州地區,通常是由舅父抱到外面,孩子的姑父在孩子頭上方撐雨傘以遮擋。
上一篇:國學《平遙古城》賞析
下一篇:國學《御醫——皇室的專門醫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