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
【點睛之筆】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作者是東漢的班固,部分內容為班固父班彪、妹班昭及馬續寫成。
【經典解讀】
《漢書》主要記述了從漢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史事,包括帝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主要記載各類人物的生平以及少數民族的歷史等。體例大致沿襲《史記》,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
《漢書》在吸取《史記》成果的基礎上,查缺補漏,內容相當豐富。斷代為史始于班固,以后各朝的所謂“正史”都沿襲了《漢書》的體裁,正如劉知幾所說“自爾迄今,無改斯道”,可見其史學地位的重要。從文學價值上講,《漢書》不及《史記》優秀,但《漢書》中許多傳記作品寫得相當成功,平實中見生動,堪稱后世傳記文學的典范,例如《霍光傳》、《蘇武傳》、《外戚傳》、《朱買臣傳》等。一般來說班固不像司馬遷那樣在行文敘事中滲透自己的情感,而只是單純地評述事實與人物的言行,但也能明確地顯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張禹傳》,只通過描寫張禹自己的言行和生活,就能使讀者感覺到他虛偽狡詐、貪財圖位的嘴臉,他的丑惡形象就如歷歷在目。《蘇武傳》是能與《史記》中的名篇相媲美的一篇,它通過許多具體生動的描寫,深刻地刻畫出人物的形象,突出了蘇武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漢書》的語言嚴密工整,傾向排偶,又喜用古字,重辭藻,尚典雅。這與《史記》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漢書》出版以后,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學者競相傳誦,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上一篇:國學《中國第一部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左傳》》賞析
下一篇:國學《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春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