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聯姻稱為“秦晉之好”
【點睛之筆】
出自元·喬夢符《兩世姻緣》第三折:“末將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經典解讀】
春秋時期,為了加強與秦國的關系,晉獻公把女兒嫁給了秦穆公。此后,秦、晉兩國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系。后來,晉獻公年邁昏庸,要立小兒子為繼承人,于是殺死了太子申生。他的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分別逃往他國避難。夷吾后來得到了姐夫秦穆公的幫助,做了晉國國君。但不久,夷吾就與秦國失和,發兵攻打秦國,結果慘敗。夷吾派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才將兩國的關系修好。
秦穆公為了加強與晉國的關系,把女兒嫁給了公子圉。公子圉即位后,史稱晉懷公,跟秦國不相往來。有一次,晉國發生了饑荒,秦穆公卻很大度地給晉國很多糧食,幫助晉國挺過了難關。據史料記載,當時,秦國的運糧船從秦國雍都到晉國絳都,塞滿河道,綿延數百里。晉國百姓聽說秦穆公送來了糧食,都十分感激。這次跨國救災行動,史稱“泛舟之役”。正所謂世事難料,第二年,秦國渭河流域遭遇罕見大旱災,發生了全國性饑荒。而晉國卻風調雨順,莊稼大獲豐收。秦穆公便派使臣向晉國借糧救荒。不料夷吾卻幸災樂禍,拒絕給秦國糧食。秦穆公非常生氣,決定派兵討伐晉國,后來在妻子的勸說下,才沒有攻打晉國。
這時,晉獻公的另一個兒子重耳來到了秦國,秦穆公決定幫助重耳回國奪取政權,并將女兒改嫁給了重耳。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當上了晉國的新國君,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從此,秦晉兩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友好相處,沒有發生過嚴重的沖突。“秦晉之好”由此而來,成為政治婚姻的代名詞,后來泛指兩家聯姻。
上一篇:國學《丞相的秘書處——十三曹》賞析
下一篇:國學《兩稅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