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董(dǒng)
127 董(dǒng)
【尋根溯源】
董姓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黃帝軒轅氏的后裔。相傳黃帝的己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封之于鬷川(今山東定陶縣),他的后代便以董為姓。二是出自以官為姓。周朝有大夫辛有,其二子在晉國任職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晉國典籍史冊,子孫世襲官職,并以官為姓氏,稱為董姓。
【變遷分布】
早期在河南、山西、陜西及甘肅南部活動。秦漢以后,已經南達廣東、江西,西至四川、東至山東,北到河北,并在隴西郡(今屬甘肅)、濟陽郡(今山東定陶)形成郡內望族。宋代時期,在江西、河北、山東、河南形成若干個中心。明代時期,以浙江、山東董氏較為密集。當今在遼寧、河北、河南、山西、山東、浙江、湖北、四川、云南均有密集分布。
【名人薈萃】
董仲舒:西漢思想家,儒學家,哲學家。廣川郡(今河北景縣)人。漢武帝舉賢良文學之士,他對以“天人三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采納,開此后兩千余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他的著作匯集于《春秋繁露》一書。
董賢:西漢寵臣。云陽(今陜西淳化)人。西漢大司馬。他22歲時就被哀帝寵幸,官至大司馬,操縱朝政,其家族在當朝顯赫一時。
董宣:東漢官吏。圉縣(今河南杞縣南)人,東漢時以秉公執法,廉潔奉公著稱于世,有“臥虎”和“強項令”之稱。
上一篇:百家姓《祝(zhù)》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梁(liáng)》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