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荀(xún)
201 荀(xún)
【尋根溯源】
荀姓主要有四種來源。一是起源于遠古時期,是軒轅氏部落首領黃帝的后代。相傳,黃帝有25子,分姓12姓,荀就是12姓之一。二是源自黃帝時的大臣荀始,荀始是個手巧心靈的藝師,他專門負責制作大小官員的官帽。其后代子孫以祖父名字命氏,稱荀氏。三是源自姬姓,以國名為氏。周文王的第十七個兒子被封于古郇國(今山西省臨猗縣,一說在今山西省新絳縣),建立姬姓郇國,為伯爵,史稱郇伯,又稱郇叔。春秋時被晉國武公所滅,其后代子孫遂以國名“郇”為氏,后去邑旁加草頭為荀姓。四是出自春秋時晉國公族,為隰叔之后。荀本為姬姓諸侯國,被晉國所滅,成為荀邑(在今山西省晉平縣西)。隰叔被封于荀,為荀侯,其后裔以封地為姓,稱荀氏。
【變遷分布】
早期活動于山西、河南一帶,廣泛分布在中原及周邊地區,以河內郡(今河南沁陽)為郡望。漢晉以后,在潁川郡(今河南禹州)形成荀氏大族。分布于江浙一帶的荀氏也以潁陽為籍。宋代之后,以河南洛陽等地的荀氏較為密集。
【名人薈萃】
荀況:戰國時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著有《荀子》32篇,歷史上十分著名的思想家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提出了“性惡”論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反對迷信,是儒家學說的繼承者和發展者。
荀淑:東漢桓帝朗陵侯相,品行高潔,博學多識,有“神君”之稱。戰國荀卿第十一世孫,有八子(儉、緄、靖、燾、汪、爽、肅、敷),個個富有才名,當時被人稱為“荀氏八龍”。其中第六個兒子荀爽,若論才學,則數第一。當時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贊。
荀彧:三國時謀士。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曹操帳下首席謀臣,杰出的戰略家,被曹操稱贊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被人敬稱他為“荀令君”。
荀攸:三國時期曹操的首席軍師,杰出戰術家。豫州潁川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曹操的五謀臣之一,荀彧之侄,被曹操稱為“謀主”。官至尚書令。
上一篇:百家姓《翁(wēng)》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羊(yáng)》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