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解(xiè)
174 解(xiè)
【尋根溯源】
解姓源自姬姓。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周武王姬發的兒子)的兒子良,食采于解邑(今山西解縣)。晉國大夫解揚、解獵即其后人,其子孫以封邑為氏,稱解姓。
【變遷分布】
早期活動在山西,并在平陽郡(今山西臨汾)形成郡姓望族。之后在今河北永年、大名、定興,河南沁陽、寧陵,山東濟陽,山西交城、代縣,陜西延安,江西吉水,江蘇揚州等地均有分布,當今主要在吉林、河北、北京、遼寧、山西、江蘇、四川、云南等地分布。
【名人薈萃】
解琬:唐代官員。魏州元城(今屬河北)人。官御史大夫,兼持節朔方行軍大總管,守邊二十余年,務農習戰,為長治久安之計。
解縉:明代著名學者,明代第二位內閣首輔。江西吉安吉水縣人。他才思敏捷,19歲中進士,為明太祖朱元璋所器重。后因上“萬言書”批評朝政,被罷官八年之久。永樂初,任翰林學士,主編《永樂大典》,這是世界上最完備的一部百科全書。解縉以才高好直言為人所忌,屢遭貶黜,終以“無人臣禮”下獄被殺,謚號文毅。著有《文毅集》。
解學龍:字言卿,號石帆,揚州興化人(今江蘇興化)。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進士,歷任太子太保、都察院副都御史(都堂)、江西巡撫,反對閹黨魏忠賢專政,支持東林黨的主張。南明時,官刑部尚書南明弘光元年(1645)五月初九日,南京城破,投江殉國。著有《五垣諫草》、《撫江奏牘》、《用兵紀》等。
上一篇:百家姓《干(gān)》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應(yīng)》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