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薄(bó)
264 薄(bó)
【尋根溯源】
薄姓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二是出自子姓。是商湯后裔。三是源于少數(shù)民族的薄姓。
【變遷分布】
早期在河南東部、山東西南部一帶活動。漢唐之間,向北擴展,并在山西北部雁門郡(今山西代縣西北)形成望族。今姓在山西、山東、江蘇、安徽等部分地區(qū)有所分布。
【名人薈萃】
薄姬:即薄太后,漢高祖劉邦的嬪妃。劉邦的第四子劉恒之母。劉恒即皇位后,尊其母為太后娘娘。娘娘懷文帝后,卻遭惡婦呂后的極端仇視,漢高祖劉邦也聽信呂后讒言,將薄姬誣貶于荒野,逃到河曲黃河孤島上避難,此島故名娘娘灘。相傳娘娘來到此島后,到附近另一黃河島上生了漢文帝劉恒,此島故名太子灘。經過兩千余年的滄桑歲月變化,漢娘娘英名至今留存在黃河灘上。
薄紹之:南朝宋人。官至給事中。善書,風格秀異。尤工行、草,行草倜儻,時與越羊欣并稱為“羊、薄”。梁代學者袁昂作《古今書評》,稱“薄紹之書,字勢蹉跎,如舞女低腰,仙人嘯樹,乃至揮毫振紙,有疾閃飛動之勢。”
薄玨:明代兵器制作專家。崇禎年間,流寇欲劫擄安慶,巡撫張國維調薄玨入城制造銅炮,防御流寇,又制造了千里望遠鏡,以觀察流寇的遠近,后又制作水車,水鏡、地雷、地弩、火銃等兵器,當流寇進犯安慶府時,城內兵民固守,發(fā)揮了各種武器的作用,大敗流寇。著有《渾天儀圖說》、《格物測地論》等。
上一篇:百家姓《薊(jì)》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印(yìn)》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