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為何有巨大的影響力
《康熙字典》由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張玉書及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主編,編寫時參考了明代的《字匯》《正字通》兩書。直到今天,《康熙字典》仍是語言文字工作者的常用工具書。
《康熙字典》把漢字按部首分類,按筆畫排列單字,共分為十二集,用十二地支標識。其中,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并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是研究漢字最重要的參考文獻之一。《康熙字典》還是我國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漢字辭書。
《康熙字典》產生這么大影響力的原因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第一、收字非常豐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我國字數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1915年《中華大字典》出版,收字四萬八千多,才超過它)。
第二、它以二百一十四個部首分類,并注有反切注音、出處及參考等,每一個字的各種音節和不同意義都列了進去,非常便于使用者查閱。
第三、除不常見的字外,對大部分字的不同意思都有舉例說明,而且所舉的例子都是摘自能夠找到的古書。
上一篇:《莊子》有何突出成就表現
下一篇:《弟子規》的書名有什么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