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296—1370
【介紹】:
字廉夫,號鐵崖,后號鐵笛。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生于元成宗元貞二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三年,享年75歲。少時,其父楊宏修樓鐵崖山,藏書萬卷,將楊維楨送到樓上,關(guān)了五年,使他博覽群書,增長了知識,從此自號“鐵崖”。楊維楨于元泰定四年(1327)中進(jìn)士,出任天臺縣尹。后改任錢清鹽場司令、建德路總管府推官。元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后,他浪跡浙西山水間。張士誠多次召請他,但他屢招不赴,徙居松江。“筆墨縱橫,鉛粉狼藉”,與一批文人墨客,共沉于聲色之中。明朝立國后,朱元璋多次召他前去修禮樂書,他卻以“豈有老婦將就木而再嫁者耶”為由,拒不奉招。賦老客婦謠以進(jìn)。后來朱元璋滿足了他提出的條件,用安車接他到南京,便主持制定了《禮樂書》,敘例畢即請回山。他在南京總共停留110天,還家后不久即卒。
他一生著有詩文集《東維子》30卷,附錄1卷,《鐵崖古樂府》10卷,《樂府補(bǔ)》6卷,《復(fù)古詩集》6卷,《麗則遺音》4卷,以及《春秋合題著說》、《史義拾遺》等并傳于世。他一生的賦作頗多。一是載于《麗則遺音》,共32首;“皆其應(yīng)舉時私擬程式之作”(據(jù)《四庫提要》);二是存于《鐵崖賦稿》,共48篇,為“未刻稿”(據(jù)《四庫未收書目提要》);三是《鐵崖文集》中有《土圭》、《蓮花漏》、《記里鼓》三篇(據(j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歷代賦匯》收其賦33篇,雖然不是其作品的全部,然而其辭賦創(chuàng)作的成就已經(jīng)相當(dāng)耀眼了。
從思想性上說,鮮明的現(xiàn)實性和強(qiáng)烈的諷刺性是鐵崖賦的最大特點。如《些馬賦》,從馬的沉淵,聯(lián)想到知識分子的苦悶,至于民眾的疾苦,可想而知,它雖是一篇抒情小賦,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朝后期深刻的社會危機(jī),因而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其他如《承露盤賦》批判神仙的迷信;《乞巧賦》揭露人情的虛偽;《憂釋賦》刻畫世途的艱險等,都有鮮明的針對性。尤其是《罵虱賦》中把那些剝?nèi)思澳w,殘人致命的貪官暴力比作大“大毒大臭”,這是作者及廣大民眾對元末黑暗統(tǒng)治的激烈怒吼。而《懷延陵賦》以委婉的筆勢揭露了元朝宮廷內(nèi)部的奪權(quán)殘殺,從而反映了元朝的統(tǒng)治已經(jīng)到了腐朽反動的盡頭了。因此,鐵崖賦從總體上說是一部深刻地批判現(xiàn)實之作。
從藝術(shù)性上看,他的賦作形式較呆板,缺少創(chuàng)新;但筆力雄健,語言簡明,是元末賦家當(dāng)中的佼佼者。
他不但是元代的辭賦大師,而且是元末的詩壇領(lǐng)袖。他的詩縱橫奇詭,獨具一格,人稱“鐵崖體”,影響深遠(yuǎn)。其散文雖較平順,但亦不乏佳篇。
上一篇:楊炯的故事
下一篇:枚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