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張戒
正平(今山西新絳)人。南宋紹興年間官國子監丞、司農少卿等職。著有《歲寒堂詩話》。
宋人詩話,早期的多是記述遺聞軼事的, “以資閑談”,或帶考證性的尋章摘句的批評。 較早對蘇、黃詩風的流弊從根本上予以否定,而且頗有思想體系的詩話就是張戒的《歲寒堂詩話》。張戒的美學思想以儒家的正統觀點為準繩,繼承了我國“詩言志”的傳統詩論,認為情志是詩的根本,詠物則是余事,強調詩歌的興、觀、群、怨的社會作用。他說: “言志乃詩人之本意,詠物特詩人之余事?!薄叭辉娬咧局病G閯佑谥卸斡谘?,豈專意于詠物哉!”他認為《三百篇》屬于言志詩,曹植和陶淵明的某些詠物而有興寄,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詩也屬言志詩;謝康樂“池塘生春草”、謝玄暉“澄江靜如練”之類的詩則屬于詠物詩,并認為,“潘、陸以后,專意詠物,雕鐫刻鏤之工日以增,而詩人之本旨掃地矣?!边@在反蘇黃詩風上有一定積極意義,但也有不夠允當之處。
基于這一點,他充分肯定詩的“思無邪”即溫柔敦厚的詩教,無情抨擊所謂“邪思”并把六朝大多數詩人和江西詩派的作品視為“邪思”加以批評: “孔子刪詩,取其思無邪者而已。 自建安七子、六朝、有唐及近世諸人,思無邪者惟陶淵明、杜子美耳,余皆不免落邪思也。六朝顏、鮑、徐、庾,唐李義山,國朝黃魯直,乃邪思之尤者?!边@種觀點雖然反映了他反形式主義的傾向,但對藝術性重視不夠,所以未免過于偏激。
對以蘇詩為代表的“以議論為詩”和黃庭堅“專以補綴奇字”的詩風,張戒也給予了批評。他說:“詩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壞于蘇黃?!?“子瞻以議論作詩,魯直又專以補綴奇字,學者未得其所長,而先得其短,詩人之意掃地矣?!边@一見解是頗有膽識的,其中不無道理。對黃庭堅標榜杜甫,以繼承者自詡,蘇軾專稱道陶淵明,張戒也一針見血地給予了批評:“黃魯直自言學杜子美,但得其格律耳。” “子瞻則又專稱陶淵明,且曰:曹、劉、鮑、謝、李、杜諸子皆不及也。夫鮑、謝不及則有之,若子建、李、杜之詩,亦何愧于陶淵明?”這一見解也頗為精辟。
在藝術風格上,他很強調司空圖所說的“韻”、 “味”,即含蓄、蘊藉,詞婉意微,反對膚淺直露。他認為: “句中若無意味,譬之山無煙云,春無草樹, 豈復可觀?”并稱頌《國風》“其詞婉,其意微,不迫不露,此其所以可貴也?!倍H元、白、張藉“意非不佳,然而詞意淺露,略無余蘊。”因此,他最為推崇杜甫, “子美之詩,……雄姿杰出,千古獨步,可仰而不可及?!倍鸥Α澳耸ベt法言,非特詩人而已?!币驗樵谒磥矶旁姺稀拔⒍?,正而有禮”,“邇之事父,遠之事君”的溫柔敦厚的詩教。張戒的詩論雖多有不妥之處,但在以儒家美學思想抨擊江西詩派詩風上是有積極意義的。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張彥遠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張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