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084—1155?
【介紹】:
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是著名學者,她早年隨父住在汴京、洛陽,有較好的文化教養。她工書,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詩名”。18歲嫁金石考據家趙明誠為妻。夫婦雅好詞章,常相唱和,并共同從事金石學研究。高宗建炎初(1127),當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京前后,李清照夫婦相繼避亂南下,所藏金石圖書喪失殆盡。建炎三年(1129),其夫病死于建康,從此她在江浙一帶輾轉漂泊,過著孤苦伶仃的生活。紹興二年(1132)留寓杭州,四年移居金華。70歲左右,在寂寞凄苦中死去。
李清照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作家,詩文并美,更擅長詞。其詩留存不多,表現了反對茍安,力主恢復中原的強烈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慷慨激昂,有金剛怒目之概。絕句《烏江》歷來為人傳誦。所撰《金石錄后序》說明《金石錄》的內容與成書過程,敘述自己婚后30年間的生活,并從側面反映了動亂的時代面貌,是一篇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優美散文。其詞以南渡為界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多描寫閨情相思,反映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愛情的追求。后期,國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詞作一變早年的清麗婉轉,而充滿了沉哀凄苦之音,更多地描寫國破家亡時的亂離生活,有一定社會意義。李清照的詞藝術成就很高,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巧于構思,常常選取一些生活片斷寫入詞中,極具體、細致地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又善于運用白描手法,通過具體的行動或事物,將抽象的內心活動形象化。她的抒情既委婉、含蓄,又極其自然,毫無矯揉造作的毛病。其詞風以婉約為主,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后人稱她的詞作為婉約派之正宗。她的《詞論》極重視詞的特殊格調和協律性,所以能夠獨辟門徑,在豐富詞的表現手法上作出了突出貢獻。
李清照的賦僅存《打馬賦》1篇,是南渡后所作。這篇賦被王士祿評為:“易安落筆即奇工,打馬一賦,尤神品,不獨下語精麗也。”(王士祿《宮閨氏籍藝文考略》引《神釋堂脞語》)。
上一篇:李德裕的故事
下一篇:李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