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德謨克利特
德謨克利特(Demokritos,約前460—前370),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思想家和美學家。生于特拉斯的阿布德拉地方的一個有錢人的家庭。少年時期開始學習神學和天文學。一生經歷了奴隸主民主制由盛到衰、科學精神十分勃興的時代。自稱是熱烈追求知識的人, “在我國同輩人當中,我漫游了地球絕大部分,我探索了最遙遠的東西;我看過了最多的土地和國家;我聽見最多有學問的人的講演;構畫幾何圖形并加以證明,沒有人超過我”。馬克思和恩格斯稱他是“經驗的自然科學家和希臘人中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德謨克利特是原子論的創始人。原子(Atom)這個詞希臘文的原意是“不可分割”。德謨克利特的原子是指一種最小、堅實不可分割的物質微粒。他認為萬事萬物都是原子構成的,原子流射出來成為事物影象,作用人的感官和心靈,便產生了感覺和思想。
德謨克利特對美學和藝術懷有濃厚的興趣,作過許多有意義的探討。他涉獵廣博、著述甚豐。主要著作有《論音樂》、 《論詩的美》、 《節奏與和諧》、 《論繪畫》等七十二種。可惜除目錄以外,全部失傳,現在只留下一些斷簡殘篇和旁人引用的話。
德謨克利特的美學思想是總結希臘藝術實踐和當時的審美觀念的成果,在長期探索中逐漸形成了他的以“小宇宙”即人為中心的美學學說。他認為人是一個小宇宙,它象大宇宙一樣瞬息萬變,和諧而富有規律,美不可言。人不僅注重外在的身體美,而且要注重內在的靈魂美。他說: “完善的靈魂可以改善壞的身體,至于身強力壯而不伴隨著理性,則絲毫不能改善靈魂”, “身體的美,若不與聰明才智相結合,是某種動物性的東西。”他認為靈魂就是理性,就是理智, “堅定不移的智慧是最寶貴的東西,勝過其余的一切”。智慧又體現三種“德行”,即“很好地思想,很好地說話, 很好地行動”。老年人與青年人相比, “身體的有力和美”屬于青年人, “至于智慧的美則是老年所特有的財產”,他認為值得向往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德謨克利特認為藝術活動和美感離不開理性,而理性不僅是一種天賦,還要經過一定的訓練和教育。好的天賦是從事審美和藝術活動的前提,但教育和訓練可以改變人的天賦,創造“第二天性”。這樣才能享受由神圣的美所引起的愉快。他認為只有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才能擴展自己的知識,才能獲得美的享受, “任何藝術,任何科學知識,都不能不經過研究而獲得。”
德謨克利特認為藝術起源于摹仿,藝術最初是從自然獲得了啟示: “在許多重要的事情上,我們是摹仿禽獸,作禽獸的小學生的。從蜘蛛我們學會了織布和縫補;從燕子學會了造房子;從天鵝和黃鶯等歌唱的鳥學會了唱歌。”他認為藝術創作不單是對自然的摹仿,而且需要理性和靈感。他說: “一位詩人以熱情并在神圣的靈感之下所作成的一切詩句, 當然是美的。”他是古希臘哲學家、美學家中最早提出靈感的一個人。
概括起來,德謨克利特的美學思想,是從人的內在世界,靈魂,德行,性格考察美,把人的內在美作為首要領域,并強調人的熱情、靈感對藝術創作的推動作用。從而對古希臘美學做出了新的貢獻。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德萊頓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