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瑛 【本書體例】
龍大海,松江人,好拳棒,身軀雄偉,貌狀魁梧。膽量甚大,深山荒野之中,獨來獨往,雖夜半亦不之怯也。
一夕,肩負鐵尺,獨行于茶山之旁。繁星滿天,新月將墜,四面俱無村落,而剪徑者藏大樹下,見龍彳亍而來,遽作當頭棒喝之狀。龍未及提防,忽聞颼的一聲,樹葉皆響,知有異,急拔鐵尺拒之。用力太猛,棒竟落地下,其人駭極欲逸。龍前持其背,曰:“余能前知,爾安得犯余?今逢余于此,是爾罪惡貫盈也。”其人叩頭乞命。龍曰:“命絕于爾手者,諒不乏人。余今為眾姓除暴,若貸爾,是逆天也。”遂置其人于死地。
席地稍息,俄見一人冉冉來,向龍低聲問曰:“著手乎?著手乎!”龍怒甚,披其頰,即抱頭鼠竄而去。蓋剪徑者之父,在家候久,冀子得重物,頃來蓋接應也。
龍起行十余里,登大道。而死者之父自知理屈,不敢報官,竟暗自收殮。自是行徑該處者,莫不稱揚其善。
(選自《此中人語》)
龍大海,是松江(今屬上海市)人,喜愛打拳弄棒,身體雄偉高大,相貌魁梧出眾。膽量很大,敢在深山和荒涼的野外,獨來獨往,即便是半夜也不膽怯。
一天夜晚,他扛著一根鐵尺,獨自一人在茶山旁行走。滿天繁星,月牙兒已經西墜,四面連個村子都沒有。有一個劫路的躲藏在大樹下面,看見龍大海慢慢走來,突然跳出,舉棒向龍大海頭上打去。龍大海原沒提防,忽然聽到颼的一聲,樹葉都發出響聲,情知有異,急忙拔出鐵尺抵擋,因為用力太猛,打來的木棒竟被震落地下。劫路的那人害怕極了,打算逃跑,龍大海上前抓住他的脊背,說:“我有預先知道的本領,你怎么敢侵犯我?今天在這兒遇見我,是你惡貫滿盈該了結了。”那個人磕頭乞求饒命。龍說:“被你打死的人,想必也不在少數。我今天為百姓鏟除兇暴,如果饒了你,是背逆了天意。”于是處死了那個劫路的人。
龍大海正席地而坐,稍事休息,不一會兒見一個人慢慢走來,向龍大海低聲問道:“得手了嗎?得手了嗎?”龍大海十分憤怒,用手向他臉上打去,那人被打得抱頭鼠竄逃走。原來他是劫路人的父親,在家里等候時間長了,希望他兒子能搶劫到貴重的東西,剛才是來接應兒子的。
龍大海站起身,又走了十多里才上了大路。被打死的那人的父親自知理虧,不敢稟報官府,只得暗自收殮他兒子的尸體。從這以后,從這個地方經過的人,沒有不稱贊龍大海好的。
這篇小說塑造出一個膽大心細,疾惡如仇勇于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
作者先用寥寥數筆勾畫龍大海的狀貌,交待他的膽量和愛好:“好拳棒,身軀雄偉,貌狀魁梧”,進而用龍大海自己的行動和語言來表現他的性格。如寫龍大海夜里獨自一人行走于“茶山之旁”,見“繁星滿天,新月將墜,四面俱無村落”,也慢慢“彳亍而來”。“彳亍”二字,活脫脫把龍大海膽大心細的性格再現出來。又如當剪徑者突然竄出時,龍大海忽聞颼的一聲,“急拔鐵尺拒之”,這一擋,竟將剪徑者的大棒震得落地。在剪徑者“駭極欲逸”時,龍大海則說:“余能前知,爾安得犯余”。剪徑者知道遇上強敵,“叩頭乞命”,龍大海義正辭嚴,斥責剪徑者:“命絕于爾手者,諒不乏人。余今為眾姓除暴,若貸爾,是逆天也。”這一系列的行動和語言,不僅寫出龍大海敏捷的感覺和應變能力,既勇武而又恢諧的性格,而且將龍大海的行為升華到新的高度;他不是一般的武夫之勇,不是簡單地自我防衛,而是疾惡如仇,為民除害,他已成為正義的化身。
小說語言精煉、準確、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現出作者深厚的運用語言的功底。如小說在交待背景時只用“繁星滿天,新月將墜”八個字,既形象地再現當時夜里的景色,也烘托出更深夜靜時茶山的恐怖氣氛。又如剪徑者的父親“在家候久,冀子得重物”,前來接應,因天黑看不清楚,而“向龍低聲問曰:‘著手乎?著手乎!’”這段描寫,用語不多,卻極為生動,剪徑者父親貪婪、指使兒子干壞事的情態躍然紙上,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上一篇:黑叟
下一篇:東方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