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輝 【本書體例】
漢太上皇微時,佩一刀,長三尺,上有銘,其字難識,疑是殷高宗伐鬼方之時所作也。
上皇游豐沛山中,寓居窮苦里。有人歐冶鑄,上皇息其傍,問曰:“此鑄何器?”工者笑而答曰:“為天子鑄劍,慎勿泄言。”上皇謂為戲言,而無疑色。工人曰:“今所鑄鐵,鋼礪難成。若得公腰間佩刀,雜而冶之,即成神器,可以克定天下,星精為輔佐以殲三猾,木衰火盛,此為異兆也。”上皇曰:“余此物名為匕首,其利難儔。水斷虬龍,陸斬虎兕,魑魅罔兩,莫能逢之。斫玉鐫金,其刃不卷。”工人曰:“若不得此匕首以和鑄,雖歐冶專精,越砥劍鍔,終為鄙器。”上皇則解匕首投于爐中。俄而煙焰沖天,日為之晝晦,及乎劍成,殺三牲以釁之。鑄工問上皇何時得此匕首,上皇云:“秦昭襄王時,余行逢一野人于陌上,授余之。是殷時靈物,世世相傳,上有古字記其年日。”及成劍工人視之,其銘尚在,葉前疑也。工人即持劍授上皇,上皇以賜高祖。高祖常佩于身,以殲三猾。
及天下已定,呂后藏于寶庫。庫中守藏者,見白氣如云。出于戶外,狀如龍蛇。呂后改庫名曰“靈金藏”。及諸呂擅權,白氣亦滅。及惠帝即位,以此庫貯禁兵器,名曰“靈金內府”也。
(選自《拾遺記》)
漢太上皇地位低下的時候,身佩一把刀,長有三尺,上面刻的銘文,很不容易認識,疑是殷朝高宗伐鬼方的時候鑄造的。
有一次,上皇到豐沛山里游玩,住在窮人家里。有個人在爐前鍛冶鑄劍,上皇靜立一旁觀看,問鑄劍人說:“鑄造的是什么武器?”鑄劍人笑著答道:“是給天子造劍,千萬不要泄露出去。”上皇認為是開玩笑,沒有一點懷疑。鑄劍人說:“現在用鐵鑄造,難以磨成鋒利的鋼刃。假若得到你腰中所佩的刀,熔在一起煉,一定能造成神劍,可用來平定天下,在各星宿的幫助下,殲滅三猾。此時,爐中木柴少了,反而火更旺,這是異常的好兆頭啊。”上皇說:“我這把刀,叫做匕首,它的鋒利難比。在水里能斬死虬龍,在陸地能殺死老虎、犀牛,妖魔鬼怪,就不敢來碰一下。削玉石刻金子,刀刃沒有卷過。”鑄劍人說:“如果得不到這把匕首熔在一起造,雖然有歐冶子一樣的精妙造劍技術,用越國的磨石磨礪劍鋒,最終還是下等劍。”上皇就解下匕首扔在爐子里。一會兒火焰煙霧沖天,遮住了太陽的光芒。等到造成,殺豬羊牛三牲,用它們的血涂在劍上。鑄劍人問上皇,何時得到這把匕首。上皇說:“秦昭襄王的時候,我在路上碰到一個村野之夫,贈給我的。這是殷代有靈氣的匕首,世世代代傳了下來。上面刻的古字,記有鑄造匕首的年月。”劍磨成了。鑄劍人一看,上這刻的字還在,對上皇的疑慮消散。立即將鑄好的劍贈給上皇。上皇又賜給了高祖。漢高祖常常佩帶在身上,用來殲滅三猾。
等到天下平定,呂后把劍收藏在寶庫里。守護寶庫的人,看見象云一樣的白氣,飄出庫房,形狀象一條龍。呂后就把寶庫改名叫“靈金藏”。后來呂氏子弟專權,白氣也消失了。等到惠帝即位。仍使用這個庫貯藏兵器,名子叫“靈金內府”。
這也是一篇人神合一的志人小說。
小說中的人物無姓名,僅用“漢太上皇”,即漢高祖劉邦的父親。據史料記載:劉邦父名劉執嘉。小說寫的是劉執嘉沒有發跡時的一段故事。
作者為我們塑造了兩個人物:一是漢太上皇,即劉執嘉。二是鑄劍的工人。這兩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色。太上皇沒有發跡前,就有發跡的征兆。在秦昭襄王時,他曾在路上遇一村夫,送給他一把神奇的匕首。是“殷時靈物”。村夫肯將神奇的匕首贈給太上皇,可見村夫非村夫,平凡的劉執嘉或其家人,將來一定有治國安邦,平定天下之力。不然,村夫是不會以神奇之物相贈的。劉家的治邦安天下,與這神奇的匕首有關,這是一種迷信思想。這思想不僅存在于文學家身上,也存在于史學家身上。這是時代的局限,也是統治者為鞏固政權編造的神話。班固的《漢書·高帝記》記載:“母媼,常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父太公往視,則見交龍于上,已而有娠,遂產高祖。”而且這幾乎成為史學家撰寫帝王傳記的一種格式。凡寫帝王,其母總是與龍相遇而娠,證明皇帝是地道的“真龍天子”。這種思想,既愚己,也愚人。
后來,太上皇在山野,遇工匠正在鑄劍。“有人歐冶鑄,上皇息其傍。”工匠在爐前努力鍛冶劍,太上皇在一旁平息靜立觀看。一動一靜,表現了鑄劍工匠的聚精會神的勞動態度,太上皇那平靜而隨和的狀態,都歷歷在目。緊接著,太上皇向鑄劍工匠的問話:“此鑄何器?”工匠笑而答曰:“為天子鑄劍,慎勿泄言。”兩句對話,太上皇的持重與沉穩的風度,鑄劍者的神奇怪異被勾勒出來了。
小說中的鑄劍工,顯然是神。其一,他當著天子父親的面,說為天子鑄劍,顯然,是他未卜先知。其二,他鑄劍需要太上皇的匕首,有了匕首,鑄出的劍才有“神氣”。其三,劍鑄成,交與太上皇,知道太上皇就是天子之父。鑄劍者雖然是神,卻寫得富有人情味。比如,他的勞動精神,談話風度以及他的舉止與笑貌,都是具體的,真實的,可見,作者寫神,也是當人來寫的,這一點,構成了本篇寫法上的一個特色。
上一篇:錢若水
下一篇:陽羨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