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輝 【本書體例】
吳主趙夫人,丞相達之妹,善畫,巧妙無雙。能于指間以彩絲織云霞龍蛇之錦,大則盈尺,小則方寸,宮中謂之“機絕”。
孫權常嘆魏蜀未夷,軍旅之隙,思得善畫者,使圖山川地勢軍陣之像。達乃進其妹。權使為寫九州江湖方岳之勢。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滅,不可久寶。妾能刺繡作列國方帛之上,寫以五岳河海城邑行陣之勢。”既成,乃進于吳王。時人謂之“針絕”,雖棘、刺、木、猴、云梯、飛鶿,無過此麗也。
權居昭陽宮倦暑,乃褰紫綃之帷。夫人曰:“此不足貴也。”權使夫人指其意思焉。答曰:“妾欲窮慮盡思,能使下綃帷而清風自入,視外無有蔽礙,列侍者飄然自涼,若馭風而行也。”權稱善。夫人乃㭊發以神膠續之。神膠出郁夷國,接弓弩之斷弦,百斷百續也。乃績為羅縠(hú胡),累日而成,裁為縵,內外視之,飄飄如煙氣輕動,而房內自涼。時權常在軍旅,每以此幔自隨,以為征幕,舒之則廣縱一丈,卷之則可內於枕中。時人謂之絲絕。故吳有三絕,四海無儔其妙。
后有貪寵求媚者,言夫人幻耀于人主,因而被退黜。雖見疑墜,猶存錄其巧工。吳亡不知所在。
(選自《拾遺記》)
三國吳王孫權的趙夫人,是趙達丞相的妹妹,善長繪畫,藝術水平之高,沒有第二個人能比。她能在手指間,用色彩繽紛的絲線,織成彩云、龍、蛇的美麗圖案。大到一尺,小到一寸,被宮里稱為“機絕”。
孫權常常感嘆魏、蜀二國沒有被他消滅。軍隊作戰的空隙,他想找一個善長繪畫的人,把山川、地勢、軍陣畫圖上。趙達就推薦他的妹妹。孫權讓她畫九州山川、江湖河海、軍陣城邑的氣勢。趙夫人說:“畫的顏色,很容易脫落,不能長時間保存。我可以用刺繡的方法,把這些國家的山川、江湖河海、軍陣城邑的氣勢,繡在一塊絲綢上。趙夫人繡完后,獻給孫權。當時被人們稱為“針絕”。即使荊棘、猴子、云梯、飛鳥,這些真實的景物,也超不過刺繡的逼真生動。
孫權夏天在昭陽宮休息,床上掛的是紫色真絲織成的帳子。趙夫人說:“這沒有什么珍貴的。”孫權讓趙夫人具體說明她的意思。趙夫人回答說:“我殫精竭慮,設計一種帳子,能使放下帳子清風還能吹進去,看外邊好象沒有一點障礙,侍從們也能享受清涼,象駕著風行走一樣。”孫權說“很好”。趙夫人將頭發剖碎,又用神膠相粘結。神膠出自郁夷國,接斷弓之弦,斷多少截,都能牢牢粘住。于是,編織成椒眼形狀的織物,幾天就織好了,裁剪做成帳子,從里外看,象有一股煙氣輕輕飄動著,整個房子內自然涼爽。孫權經常在軍中,每次都把這塊帳幕帶著,把它當做出征用的帳幕,撐開寬一丈,卷起來可以放在枕里。被當時人們稱為“絲絕。”所以吳國有三絕,天下沒有誰不稱妙的。
后來有貪寵求媚的人,在孫權面前進讒言說,趙夫人是以她的幻術在吳王面前炫耀自己,孫權因此廢黜了她。趙夫人雖然被懷疑而被棄,宮中仍保存和記錄了她的絕妙工藝。吳國滅亡,趙夫人的下落就不知道了。
本篇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能工巧匠趙夫人的形象。這位趙夫人,確以她的手藝,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超絕文物。
作者寫了三件事,表現了趙夫人身懷三種絕技。一是“機絕”。是指趙夫人的善織。她用色彩繽紛的絲線,織成大到一尺,小到一寸的織錦,錦上的彩云飛霞,龍蛇競舞,形象逼真,宮中謂之“機絕”。二是“針絕”。就是善刺繡,她能用一塊絲織品,繡上魏、蜀二國的山川河海、城池以及軍隊布防等情況,時人謂之“針絕”。三是“絲絕”。就是用她的工藝制造的幔帳,“能使下綃帷而清風自入,視外無有蔽礙”,這是“絲絕”。趙夫人的“三絕”,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婦女的聰明才智,從這個意義上說,趙夫人的形象,具有典型性。
作者描寫趙夫人身上的“三絕”,層次分明,詳略得當。比如,作者寫趙夫人的第一絕,文字比較簡單,僅用22個字,一句話。講述趙夫人的第二種絕技時,比較詳細,用108字。敘述趙夫人的第三種絕技,就更詳細,用205個字。三種絕技也不是一樣的份量,而是一種比一種絕,一種比一種神。形成了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最后達到頂點,達到了使讀者非一口氣讀下去不可的藝術境界。結尾說明,正是因為趙夫人身懷絕技,引起了那些“貪寵求媚”者的嫉賢妒能,一直在孫權面前說趙夫人的壞話,陷害趙夫人。結果,趙夫人被罷黜。她的才能不能發揮,她的技藝失傳。這不僅是趙夫人的悲劇,也是中國絲織刺繡事業的悲劇。產生這一悲劇的原因,就是封建統治者不重視知識,不尊重人才造成的。
小說具有鮮明的傾向性,它給讀者的啟示是深刻的。
上一篇:貧女報恩
下一篇:趙將括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