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煥陽 【本書體例】
韋絢
韋絢,字文明,唐代京兆人。唐文宗時為成都尹、劍南西川副大使李德裕幕僚。唐懿宗咸通年間為義武軍節度使。著有《嘉話錄》一卷,內容比較廣泛,除部分討論經傳和評價文人及作品的內容外,其余多屬小說,記載朝廷軼聞,文人軼事及民間傳聞等。
洛陽某僧房中磬(qing慶)子日夜輒自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曹紹夔(kúi魁)素與僧善,來問疾,僧具以告。俄擊齋鐘,磬復作聲。紹夔笑曰:“明日作盛饌(zhuàn轉),余當為除之。”僧雖不信其言,冀或有效,乃置饌以待,紹夔食訖,出懷中錯,鑢(lǜ綠)磬數處而擊,其聲遂絕。僧問其所以,紹夔曰:“此磬與鐘律合,故擊彼應此。”僧大喜,其疾便愈。
(選自《嘉話錄》)
洛陽一個寺廟的僧房里有一磬,白天和晚上常常自己發出鳴聲,和尚以為是磬怪,心中恐懼而成疾。他請來術士千方百計禁止磬怪作響,卻最終沒能制止。曹紹夔與和尚是老朋友,前來探問疾病,和尚就把自己得病的原因全都告訴了他。一會兒敲鐘,磬又發出響聲。曹紹夔笑著說:“明天做一頓豐盛的飯菜招待我,我會替你除掉磬怪。”和尚雖然不相信曹紹夔的話,但又希望或許會有效果,于是準備了豐盛的飯菜招待,曹紹夔吃完以后,從懷中拿出一把銼刀,把磬的幾個地方銼磨了一遍,它的響聲就再也沒有了。和尚詢問磬響的原因,曹紹夔說:“這是因為磬與鐘的節律相合,所以別處敲鐘磬也跟著響。”和尚很高興,病也就好了。
這是一篇包含著科學意義的微型小說,全篇只有一百多字。作者能夠做到“事中見人”,寫出了人物的特點,并通過人物之口說明了一個科學道理。
曹紹夔是小說的核心人物。他聰明詼諧,從觀察中明白了磬的自鳴原因,不是什么磬怪作祟,而是磬與鐘的節律相合導致了磬的不敲自鳴。但他卻不加點破,故意向和尚賣了一個關子,對和尚開玩笑說,明天準備一頓豐盛的飯菜,我自會為你除掉磬怪。這就突出了他聰明詼諧的特點。第二天他果然除去了和尚的心頭之患,“其聲遂絕”。作者在描寫和尚這一人物時,主要是表現了他的心理變化。開始聽到磬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表現了他內心的恐懼。曹紹夔前來探問,聲稱能除去磬怪,他又由懼而生疑,不相信曹紹夔的話。當曹紹夔果真除去磬鳴之后,和尚便“大喜”,病也好了。通過由懼生疑,由疑轉喜這一系列的心理變化,真實地表現了和尚這一人物形象。同時,在作品中這兩個人物又形成對比,從而有力地反襯了曹紹夔的聰明機智。
在稽神語怪之風依然很盛的唐宋小說中,能夠剝去迷信鬼怪色彩,回到科學的意義上尋找磬鳴的原因,是這篇小說的價值所在。和尚聽到磬自鳴之后,便心驚膽顫,以為是鬼怪作祟,嚇得生了一場大病。那些以能驅妖捉怪自稱的方士,用盡了伎倆捉怪,卻徒勞無功。和尚與方士的這種行為與表現,讓人感到可笑。而曹紹夔則具有冷靜的科學頭腦,他不信鬼怪之說,在磬隨鐘鳴的自然現象中,發現了一個科學道理,找到了磬鳴的真正原因,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此磬與鐘律合,故擊彼應此”。原來如此!這一原因用現代的科學術語來解釋,就是鐘與磬的頻率相同,兩者發生共振現象,所以鐘響而磬亦鳴。正因為如此,所以曹紹夔用銼刀在磬上簡單銼了幾下,破壞了鐘與磬因律合而發生的共振,磬就不再響了。這篇小說故事雖然簡單,由于它包含著一個科學道理,因而也就顯得非同一般。
上一篇:碧玉
下一篇:祁奚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