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武步躍 【本書體例】
佚名
宋周密《齊東野語·王魁傳》中說:“有妄人托夏噩姓名,作《王魁傳》?!崩顟椕裨凇对讫S廣錄》卷六“王魁歌引”中講:“賢良夏噩嘗傳其事。”可見,《王魁傳》很有可能就是出自北宋人夏噩之手。后《侍兒小名錄拾遺》、《醉翁談錄》、《綠窗女史》均收其文,但篇名有所改動。
王魁下第失意,入山東萊州。友人招游北市深巷小宅,有婦人絕艷,酌酒曰:“某名桂英。酒乃天之美祿,足下得桂英而飲天祿,前春登第之兆。”乃取擁項羅巾請詩,生題曰:“謝氏筵中聞雅唱,何人戛玉在簾幃,一聲透過秋空碧,幾片行云不敢飛。”桂曰:“君但為學,四時所須,我辦之。”由是魁朝暮去來。
逾年,有詔求賢,桂為辦西游之用。將至州北,望海神廟盟曰:“吾與桂,誓不相負,若生離異,神當殛(jí即)之?!笨辆╅?,寄詩曰:“琢月磨云輸我輩,都花占柳是男兒。前春我若功成去,好養鴛鴦作一池?!焙蟪跒樘煜碌谝?。魁私念:“科名若此,以一娼玷辱,況家有嚴君不容也。”不復與書。桂寄詩曰:“夫貴婦榮千古事,與君才貌各相宜?!庇衷唬骸吧隙际嵯粗饡r宜,料得良人見即思。早晚歸來幽閣內,須教張敞畫新眉。”又曰:“陌上笙歌錦繡鄉,仙郎得意正疏狂。不知憔悴幽閣內,日覺春衣帶系長?!笨讣s崔氏為親,授徐州僉判。桂喜曰:“徐去此不遠,汝使人迎我矣?!鼻财统謺?,魁方坐廳決事,大怒,叱書不受。桂曰:“魁負我如此,當以死報之!”揮刃自刎。
魁在南都試院,有人自燭下出,乃桂也。魁曰:“汝固無恙乎?”桂曰:“君輕恩薄義,負誓渝盟,使我至此!”魁曰:“我之罪也,為汝飯僧,誦佛書,多焚錢紙,舍我可乎?”桂曰:“得君之命即止,不知其他也?!笨源獭D冈唬骸叭旰毋y如此!”魁曰:“日與冤會,逼迫以死?!蹦刚俚朗扛呤厮貙阴?。守素夢至官府,魁與桂發相系而立,有人戒曰:“汝知則勿復撥?!睌等?,魁竟死。
(選自《醉翁談錄》)
王魁科舉落第后,到了山東萊州,一位朋友帶他去城北的妓院游逛,有個妖艷漂亮的妓女邊斟酒邊對王魁說:“我叫桂英。酒是上天最好的俸祿,您能得到桂英、喝上美酒,實在是明年春天登科的吉兆?!闭f完就取下圍巾請王魁題詩,王魁在上面寫道:“謝氏筵中聞雅唱,何人戛玉在簾幃,一聲透過秋空碧,幾片行云不敢飛。”桂英高興地說:“郎君只管一心一意地學習,一年所需費用都由我來操辦?!庇谑牵蹩刻於嫉焦鹩⑦@里來。
第二年,皇帝下詔訪求賢才,桂英替王魁準備了去汴京用的錢物。桂英送王魁將到州北時,王魁望著海神廟發誓:“我和桂英患難與共,以后決不變心,如若變心,必遭神的誅伐。”
王魁到了京城,給桂英寄回一首詩,詩中寫道:“琢月磨云輸我輩,都花占柳是男兒。前春我若功成去,好養鴛鴦作一池。”后來王魁高占頭名狀元,私下里想:“我獲得了這樣高的功名,卻因一個娼妓使名譽受損,何況嚴父也不會容忍?!庇谑?,他就不再給桂英去信了。桂英不知王魁已經變心,還寄詩給他,詩中有:“夫貴婦榮千古事,與君才貌各相宜?!边€有:“上都梳洗逐時宜,料得良人見即思。早晚歸來幽閣內,須教張敞畫新眉。”還有:“陌上笙歌錦繡鄉,仙郎得意正疏狂。不知憔悴幽閨內,日覺春衣帶系長?!?/p>
不久,王魁父親為他同崔家訂了親,王魁被任為徐州僉判。桂英想:“徐州離這里不遠,王郎一定會派人來迎接我。”于是派人帶信去見王魁,王魁正坐在堂上處理政務,見到來人立刻大怒,信都沒接就把送信的人叱罵了一番。桂英知道后,氣憤地說:“王魁如此背信棄義,我只有用死來回報他。”說完就拔刀自殺了。
王魁在南都考試院看到一人輕飄飄地從燭光中走來,他細一看,原來是桂英的鬼魂。王魁說:“你很好吧?”桂英憤怒地說:“你輕恩薄義,背棄誓言,使我落到這個地步!”王魁膽怯地說:“這都是我的罪過,我準備請來高僧為你念經,多燒紙錢,你就饒了我吧。”桂英說:“我只要你的命,其他事一概不管?!蓖蹩胱詺ⅲ赣H勸道:“你簡直糊涂到家了。”王魁說:“每天都遇到桂英的冤魂,她非要逼我去死?!蓖蹩赣H尋來道土高守素,讓他多次設壇祈禱,超度桂英的亡靈。高守素夢見自己到了官府,看見王魁和桂英頭發系在一起站著。有人告戒守素說:“你如果聰明,就不要把結在一塊兒的頭發分開?!睕]過幾天,王魁果然死了。
小說寫文人王魁落第后,獲得妓女桂英的愛情及真誠的幫助,第二年赴考,一舉奪魁,他背棄與桂英的盟約,將一癡情女子逼上自殺身亡的道路,造成“男郎負心,情女死報”的愛情悲劇,向導致這一悲劇的科舉制度提出強烈的抗議。
科舉取士自隋代始,曾起過選優汰劣的積極作用,它一反魏晉以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門閥弊端,使許多中、下層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通過公平競爭,進入統治階層。然而,正如九品中正制一樣,科舉自產生之日起就有諸多的弊端。它并沒有消除封建等級制度的余毒,而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將這種等級差別推向頂峰,造成及第一步升天,榮華富貴隨之而來,整個社會唯功名是瞻,廣大文人和下層人民成為這種制度最直接的受害者和犧牲品。
王魁與桂英雖地位相差懸殊,但他們實際上都是科舉制度的殉葬品。特別是王魁,他的負心與薄情,不僅在當時遭到桂英鬼魂的索命報復,就是千百年后,也仍然在承受人們的唾罵。然而,王魁的行徑除其本身品質卑劣外,科舉這口陷阱也是其人性喪失的最大誘因。高中狀元之前,王魁還具有正常人的感情,對于桂英的體貼和照顧,他感激涕零、誓不相負,這其中雖不免有虛偽狡詐的成分,但畢竟還有一絲人情味在里面;中狀元后,他首先想到的卻是“科名若此,以一娼玷辱,況家有嚴君不容也。”其實,何止王魁,在封建社會中,所有登科及第的文人都會這樣想的。唐代傳奇《霍小玉傳》中的李益,南宋《趙貞女蔡二郎》戲文中的蔡伯喈,都走的是食言毀盟,逼死深愛自己的女子的道路。王魁中舉前后的行為變化,完全符合其所處時代的生活邏輯,他的變心與冷酷,正好說明科舉扭曲人性、扼殺感情的罪惡。我們在譴責批判王魁背信棄義的同時,同樣應該為他被科舉制度葬送灑一掬同情之淚。
桂英是一位淪落風塵的不幸女子,她愛王魁除一見傾心、慕其才學外,希望將來夫貴婦榮也是一個因素,她對王魁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足下得桂英而飲天祿,前春登第之兆?!钡玫酵蹩}詩之后,她更是全力幫助王魁準備應考。當王魁金榜題名,位居第一時,她高興地祝賀:“夫貴婦榮千古事,與君才貌各相宜。”認為自己終于可以跳出苦海,過正常人的生活了。但是,冷酷的現實粉碎了她天真的夢想,昔日的情人竟無情地將她拋棄,她徹底絕望了,在憤怒譴責王魁的負約之后,終于揮刀自刎,結束了寶貴的生命。盡管作者讓她的鬼魂逼死王魁,得以復仇,但這種復仇其實毫無價值。她只知道自己是被“負心郎”欺騙的,卻不知道早有一把軟刀子已經擱在自己的脖子上,這把殺人不見血的刀就是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它是殺害桂英的元兇。桂英一開始就被它慢慢宰割,輕信王魁與希望獲得富貴使桂英一步步走到它的刀口下,王魁的負義,最終使這種殺害成為現實。至死不悟而又死不瞑目的桂英,若地下有知,也該重新追尋殺害自己的真兇了。
上一篇:王葛仗義
下一篇:珠崖二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