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輝 【本書體例】
皇甫謐
皇甫謐(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安定朝那人。生當(dāng)東漢末年到西晉時期,家貧,沉靜寡欲,博通典籍百家之言。以著述為務(wù),有文集2卷,又撰《帝王世紀(jì)》、《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及《玄晏春秋》等。
梁鴻,字伯鸞,扶風(fēng)平陵人也。遭亂世,受業(yè)太學(xué),博覽不為章句。學(xué)畢,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誤遺火,延及他舍。梁乃尋訪燒者,問其所亡失,悉以豕償之。其主猶為少。鴻又以身居作,執(zhí)勤不懈。鄰家耆老,見鴻非恒人,乃共責(zé)讓主人,而稱鴻長者,于是始敬異焉,悉還其豕,鴻不受而去。
歸鄉(xiāng)里,執(zhí)家慕其高節(jié),多欲女之,鴻并絕不娶。同縣孟氏有女,狀丑,擇對不嫁,父母問其故,女曰:“欲得賢如梁伯鸞者。”鴻聞而聘之。及嫁,始以裝飾入門。七日,而鴻不答。妻乃下請。鴻曰:“吾欲裘褐之人,可與俱隱深山者爾。今乃衣綺縞,傅粉墨,豈鴻所愿哉?”妻曰:“以觀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隱居之服。”乃更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鴻大喜曰:“此真梁鴻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孟光。”居有頃,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yè),詠詩書彈琴以自娛。仰慕前世高士而為四皓以來二十四人作頌。因東出關(guān),過京師,作《五噫之歌》。肅宗求鴻不得。乃易姓運期,名耀字侯光,與妻子居齊魯之間。有頃,又去適吳,居皋伯通廡(wǔ侮)下,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舉案齊眉。伯通察而異之,乃方舍之于家。鴻潛閉門著書十余篇。疾,且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于嬴博之間,不歸鄉(xiāng)里,幸勿令我子持喪歸去。”及卒,伯通等為求葬地于吳要離冢旁。
(選自《高士傳》)
梁鴻,字伯鸞,扶風(fēng)郡平陵人。生逢兵荒馬亂年代,進(jìn)太學(xué)讀書,博覽群書而不屑于尋章摘句。學(xué)業(yè)完成,就到上林苑放豬。有一次因為大意失火,也燒掉了別人的房子。梁鴻找到被燒人家,問他損失的東西,用豬來賠償。被燒人家嫌少,梁鴻又到他家去無償勞動,以賠償損失。鄰居有一位老人,見梁鴻不象普通人,都責(zé)備主人,并且稱贊梁鴻為有道德的長者,于是主人才感到他異于常人并非常尊敬他,全部歸還他的豬,梁鴻不要并離開了那里。
回到家鄉(xiāng),友好之家都向慕他的高風(fēng)亮節(jié),想把女兒嫁給他,梁鴻一一回絕,不娶他們。同縣孟家有一個女兒,容貌丑陋,挑選不到合適的丈夫不嫁。父母親問她原因,女兒說:“我想嫁給象梁鴻這樣為人好,品行端正的人。”梁鴻聽說后,就給她送去了聘禮。等到出嫁那天,新娘濃妝艷飾,進(jìn)了梁鴻的家門。過了七天,梁鴻不說一句話。妻子請問他原因。梁鴻說:“我的意中人,是穿粗布衣服的,可以同她一起,隱居在大山中。現(xiàn)在你穿著綢緞,涂脂抹粉,難道是我所希望的嗎?”妻子說:“我是考察你的志氣的。我準(zhǔn)備有隱居穿的衣服。”于是改發(fā)型為椎髻,穿上布衣,邊干著活,走了過來。梁鴻高興地說:“這才是我的妻子啊,能陪伴我隱居啊!”梁鴻給她取字德曜,名孟光。居住了一段時間,一起到霸陵山里,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閑暇時讀書、彈琴,自我娛樂。因羨慕前代道德志趣高尚之士,為秦漢時的“商山四皓”以來的24位隱居者作《贊頌》之文。后因東游出關(guān),路過京城,作《五噫之歌》,肅宗皇帝查訪梁鴻沒有找到,梁鴻于是改姓運期,名燿字侯光,和妻子一起居住在山東齊魯之間。不久,又搬到蘇州一帶,住皋伯通堂屋下廂房,替別人春米維持生活。每次回來,妻子尊敬地將飯菜盛放托盤內(nèi),齊眉舉起,請梁鴻吃。皋伯通發(fā)覺他們與眾不同,感到驚異,就讓他倆住在自己家。梁鴻潛心關(guān)門著述十余篇。不久得了病,他告訴主人說:“過去延陵季子葬在嬴博那個地方,不葬在故鄉(xiāng)。你也不要讓我的兒子把我的遺體運回家鄉(xiāng)。”梁鴻死后,皋伯通等人將他葬在吳地要離墓旁。
提起梁鴻,讀者自然聯(lián)想到“舉案齊眉”這句成語。案,是古代有腳的托盤,孟光給梁鴻送飯時,把托盤舉到和眉毛齊,表示對丈夫的尊敬。后來,人們形容夫妻相敬如賓,就用“舉案齊眉”的典故。筆記小說《梁鴻》,是這個典故的出處。
《梁鴻》全篇僅五百多字。作者從多角度、多側(cè)面展示了梁鴻的性格。他青少年時代,“博覽不為章句”。書讀得很多,但并不死讀書。他畢業(yè)于古代的最高學(xué)府——太學(xué),證明他學(xué)識淵博,非一般學(xué)子能比。但是,他淡泊名利,無意仕途,竟在上林苑放豬。生逢亂世,不喜功名富貴的性格已躍然紙上。
一般地說,淡泊名利的人,為人耿直,不以利損德。有一次不慎遭火災(zāi),也燒了鄰居的房子,他親自詢訪受害者,以豬賠償鄰居的損失。鄰居嫌賠償?shù)腻X少,梁鴻孑然一身,只好去給他當(dāng)苦力,補(bǔ)足鄰居的損失。在經(jīng)濟(jì)上不讓鄰居吃虧,誠懇待人,是梁鴻優(yōu)秀品德的另一個方面。
梁鴻的擇妻標(biāo)準(zhǔn),是值得重視的。他不講門第,不論姿容,唯重視妻子的志向與品德。他娶“狀丑”的孟光為妻,孟光與他志同道合,喜歡勞動,能過清貧日子,于是梁鴻高興地說:“此真梁鴻妻也”。在隱居的日子里,不論他們是“以耕織為業(yè)”,還是“為人賃舂”,雖然日子過得清貧,又苦又累,但妻子經(jīng)起了考驗,夫妻能和睦相處,感情融洽,成為中國古代社會,互敬互愛的典型。
梁鴻的隱居,并非不關(guān)心國事。他東游路過京都洛陽,寫了一首《五噫之歌》,對洛陽宮殿超過國力的豪華建造,對皇帝大興土木、勞民傷財,進(jìn)行了大膽地揭露與批評。因而引起肅宗皇帝的不滿,曾下令逮捕他。為避禍,梁鴻改姓更名,并遷居吳地。這一行為,既表現(xiàn)了梁鴻的才思,又表現(xiàn)了他對皇帝的驕奢腐敗的不滿。梁鴻與其他隱士的不同之處也就在這里。
上一篇:梁太祖優(yōu)待文士
下一篇: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