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丁立群 【本書體例】
沈俶
沈俶,南宋人,生平不詳。其著《諧史》一卷,以多詼諧之語而得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該書“所錄皆汴京舊聞”,不夠準確。書中《我來也》一篇,寫的就是趙師𢍰任南宋臨安府尹時所經手的一樁案子。可見書中所錄,亦包括南宋京師傳聞。
京城阛阓(huán環-huì會)之區,竊盜極多,蹤跡詭秘,未易根緝。趙師𢍰尚書尹臨安日,有賊每于人家作竊,必以粉書“我來也”三字于門壁,雖緝捕甚嚴,久而不獲。“我來也”之名,哄傳京邑,不日捉賊,但云捉“我來也”。
一日,所屬解一賊至,謂此即“我來也”。亟送獄鞫(jū居)勘,乃略不承服,且無贓物可證,未能竟此獄。其人在禁,忽密謂守卒曰:“我固嘗為賊,卻不是‘我來也’。今亦自知無脫理,但乞好好相看。我有白金若干,藏于寶叔塔上某層某處,可往取之。”卒思塔中乃人跡往來之衡,意其相侮。賊曰:“毋疑,但往此方,作少緣事,點塔燈一夕,盤旋終夜,便可得矣。”卒從其計,得金大喜。次早入獄,密以酒肉與賊。越數日,又謂卒曰:“我有器物一甕,置侍郎橋某處水內,可復取之。”卒曰:“彼處人鬧,何以取?”賊曰:“令汝家人以籮貯衣裳,橋下洗濯。潛掇甕人籮,覆以衣,舁歸可也。”卒從其言,所得愈豐。次日,復勞以酒食。卒雖甚喜,而莫知賊意。一夜至二更,賊低語謂卒曰:“我欲略出,四更盡即來,決不累汝。”卒曰:“不可。”賊曰:“我固不至累汝。設或我不復來,汝失囚必至配罪,而我所遺盡可為生;茍不見從,卻恐悔吝有甚于此。”卒無奈,遂縱之去。卒坐以伺,正憂惱間,聞檐瓦聲,已躍而下。卒喜,復桎梏之。
甫旦,啟獄戶,聞某門張府有詞云:“昨夜三更被盜失物,其賊于府門上寫‘我來也’三字。”師𢍰撫案曰:“幾誤斷此獄!宜乎其不承認也。”止以不合犯夜,從杖而出諸境。獄卒回,妻曰:“半夜后聞叩門,恐是汝歸,亟起開門,但見一人以二布囊擲戶內而去,遂藏之。”卒取視則皆黃白器也。乃悟張府所盜之物又以賂卒,賊竟逃命。雖以趙尹之明特,而莫測其奸,可謂黠矣。卒乃以疾辭役,享從容之樂終身。沒后子不能守,悉蕩焉,始與人言。
(選自《諧史》)
京城商業區,竊賊很多。他們行跡詭秘,難以緝捕除盡。趙師𢍰尚書任臨安府尹時,有個盜賊每次在人家行竊后,總是用粉汁在門壁上寫下“我來也”三個字。雖然嚴加搜捕,很長時間也未捉住。于是“我來也”這個名字在京城紛紛傳說,以至于不講捉賊,只說捉“我來也”。
有一天,下屬押來一名盜賊,說這就是“我來也”。趙師𢍰立即派人將其送到衙門審訊,卻絲毫也不認罪,況且又無贓物可做罪證,因此未能結案。這個人在監禁期間,忽然暗地里對守卒講:“我確實做過賊,卻不是‘我來也’。現在也自知無法逃脫,只求你好好對待我。我有一些銀子,藏在寶叔塔上某層某處,你可以到那里去取。”守卒想那塔上是人來人往的地方,以為盜賊在欺騙自己。盜賊說:“不必懷疑,只要到這個地方稍作點燒香拜佛的事,點上一盞塔燈,呆一夜,便可到手。”獄卒聽從了他的計謀,得到銀子十分高興。第二天早上到獄中,暗中把酒肉送給盜賊。過了幾天,盜賊又對獄卒說:“我有一甕東西,放在侍郎橋某處水中,你可以再到那里去取。”獄卒說:“那地方人多熱鬧,如何去取?”盜賊說:“讓你家里人拿籮筐裝些衣服到橋下去洗,偷偷地把甕撈起來放入籮筐里,蓋上衣服扛回家就行了。”獄卒按照他的話去做,所得更多。第二天,又拿酒肉犒勞盜賊。獄卒雖然特別高興,卻不知盜賊的用意。一天夜里二更時分,盜賊小聲對獄卒說:“我想出去一次,四更盡時就回來,決不連累你。”獄卒說:“不行。”盜賊說:“我確實不會連累你。假如我不回來,你跑了犯人肯定會被發配,而我給你的足可維持生活;如果你不肯順從,只怕悔恨會比這還要厲害。”獄卒無可奈何,只得放他出去。獄卒坐著等候,正在憂愁煩惱之際,聽到檐瓦有聲響,那盜賊已跳下來了。獄卒喜出望外,又給他戴上鐐銬。
天剛亮,打開牢門,聽張府有人講:“昨夜三更被盜,丟了東西。盜賊在府門上寫了‘我來也’三個字。”趙師𢍰拍案說:“差點誤判此案,怪不得他不承認!”僅以不該觸犯夜行禁例,判了杖刑并令其出境。獄卒回到家中,妻子對他說:“半夜后聽到敲門,怕是你回來,急忙起來開門,只見一人將兩個布口袋扔進屋里便走了,于是我就把口袋藏了起來。”獄卒拿過來一看,全是金銀器皿,才明白張府被盜的東西,又被盜賊拿來賄賂自己,“我來也”到底還是逃走了。雖然趙府尹明智出眾,卻不能料知他的奸詐,可說是夠狡猾了。于是獄卒以有病為由辭去差事,悠閑地享了一輩子清福。死后兒子不會守財,將其揮霍一空,才對別人講起這件事。
《諧史》以書中多詼諧嘲諷之語而得名,《我來也》為其中名篇,當然也具有這一特點。不過,作者采用的是寓諧于莊的寫法,即寓詼諧嘲諷于貌似鄭重其事的客觀記敘之中,因此,如未諳其中之妙便很難把握這篇小說的主旨,更無從領略其意趣橫生的諷刺藝術。
小說一開頭就提到臨安城中有位盜賊,每次行竊后都留下“我來也”三個字,因此“我來也”便成了這個盜賊的代稱。顯然,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盜賊,因為一般盜賊做案時總是盡量避免留下痕跡的。“我來也”反其道而行之,其目的已不限于單純偷盜錢財。“我來也”三字分明是向官府示威:“我來了,看你能把我怎樣?”語氣中充滿了對官府的蔑視與嘲諷。小說中官府的表現,也足以證明他們確實對“我來也”無可奈何。最初,他們對“我來也”嚴加緝捕,卻“久而不獲”,處境尷尬;后來,他們僥幸捉到“我來也”,卻又“無贓物可證”,無法定罪結案。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身為執法者的獄卒卻接受了“我來也”的賄賂,其實是一個真正的貪贓枉法之徒。趙師𢍰輕信反證,將“我來也”釋放出獄,本是錯官,作者卻說:“雖以趙尹之明特而莫測其奸,可謂黠矣。”錯而曰明,不是詼諧的嘲諷又是什么呢?《慶元黨禁》載趙師𢍰為臨安府尹時曾以十萬緡買得珠冠十枚,以賄權貴韓侂胄之妾,并因此而升任工部侍郎。《堅瓠集》亦載韓侂胄嫌南園雖宛若田家卻少雞犬之聲,趙師𢍰遂藏于園中學雞鳴狗吠以媚侂胄。由此可見,在投機鉆營方面,趙師𢍰倒是很機靈的。知此而復味“趙尹之明特”等語,更覺其語莊而意諧,令人忍俊不禁。
了解了這篇小說寓諧于莊的寫法,又可領悟所謂盜賊之“黠”,其實是稱道他的機智。“我來也”三字不僅具有向官府示威的意義,它還為盜賊被捕后制造反證提供了可能。盜賊藏贓物的地點也出乎常人所料,取物的方法也很穩妥。他雖然也有不慎被捕的時候,但由于早有對策在胸,官府也拿不出贓物,所以依然是一副“我來也”的派頭。他玩弄獄卒于股掌之上,不僅有酒喝、有肉吃,而且說走就走,說來便來,似乎被監禁的不是自己而是獄卒。他又制造了反證,騙過了善于鉆營的機靈鬼趙師𢍰,堂而皇之地走出了監獄。這一切,都說明“我來也”不僅做案手段高強,而且有勇有謀,善于出奇制勝。他偷的都是金銀器皿,顯然不是普通百姓家的東西。他每次做案后都留下“我來也”三字,更表明其矛頭是指向官府。相比之下,獄卒收受賄賂而貪贓枉法,府尹搜刮民財以取媚權貴,實在是真正的盜賊。盡管作者并未公開表態,但讀者們是會感到其傾向性是在這位敢做敢為而后足智多謀的“我來也”這邊的。
這篇小說雖然只有五百多字,但情節曲折復雜,人物形象也很鮮明,諷刺手法更是高妙,不愧宋人筆記小說中的精品。
上一篇:怨碑
下一篇:戴十妻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