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答李翊書》
唐韓愈寫于貞元十七年。李翊,唐代較有名氣的古文家,韓愈的朋友兼學生?!洞鹄铖磿肥琼n愈闡述自己的“文以明道”,鼓吹形式革新的理論觀點的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
首先,韓愈認為要作好文章就得加強道的修養。道是文的根基“養其根而竢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只有先做有道德的人,而后才能成為有作為的文人: “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钡@里著重強調的還是書本修養。
其次,學道作文是有一個由幼稚到成熟的過程。開始時是“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圣人之志不敢存,……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然后,辨古書之正偽,也能自有所得:“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來矣。”通過艱苦歷程,以達到的目標則是: “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懼其雜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揭示了學習創作的一般過程。但韓愈認為,即使這樣,也不能就此停止道的學習,學道是終身之事。實現上述要求,就須有堅定的信心,執著的信念,不以他人的毀譽為轉移。 “其觀于人也,笑之則以為喜,譽之則以為憂,以其猶有人之說者存也?!弊龅竭@一點,還須有“處若忘,行若遺,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的精神。這些看法都是可取的。
最后,韓愈還與孟子的“養氣說”一致,提出了文以氣為先的見解。他說:“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边@實際上涉及到一個重要的文藝心理學內容,即從創作角度來看,學習的內容不是直接化為文章的內容,學習更重要的是培養人的內在文氣,這種氣勢雖然更為抽象,但卻又更為直接地影響了一個人的遣詞造句、安排章節過渡等。而文字或媒介的運用決不是孤立的。它是依賴于人的內在才情的。這在當時又有反對矯揉造作文風的意義,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蘇洵、蘇軾等的文學主張。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紅樓夢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