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蘇聯俄羅斯詩人。他生于格魯吉亞的巴格達季村。父親是當地一個林務官。一九〇五年革命對于馬雅可夫斯基產生了強烈的影響,他與秘密的馬克思主義文學小組有聯系,在16歲時就加入了社會民主工黨,過了半年因從事革命活動而被捕。以后又被捕過兩次。一九一一年曾入莫斯科繪畫雕刻建筑學校學習,同年與俄國未來派詩人布爾柳克相識。1912年在未來派詩集《給社會趣味一記耳光》中發表《夜》和《晨》兩首詩,并參加撰寫未來主義宣言。雖然詩人早期曾屬于未來派詩人,但他的詩作與其他未來派詩人仍有不同,作品帶有強烈的民主主義傾向。在十月革命前詩人創作的作品揭露了資本主義畸形的生活、充滿了對被壓迫、侮辱的人民的愛。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品有《穿褲子的云》(1914-1915)、《戰爭與和平》(1915-1916)、《人》(1916-1917)。在《穿褲子的云》出版后不久,詩人與高爾基相識,高爾基對詩人給予高度評價。在十月革命的日子里,對于詩人來說沒有參加不參加的問題,他稱作為“我的革命”。詩人發表了《宗教滑稽劇》(1918),歌頌了從資本主義桎梏下解放出來的勞動人民。詩《向左進行曲》則歌頌了無產階級的戰斗氣概,歌頌他們為正義事業進行的英勇斗爭和在人類歷史上的開拓精神。另外一首長詩《一億五千萬》(1919-1920),在詩里用極度夸張的手法描寫了伊萬同美國總統威爾遜的斗爭,作品突出了人民在歷史上的作用,但是卻明顯地帶有未來主義的色彩,受到列寧的批評。一九一九年秋至一九二二年,馬雅可夫斯基在“羅斯塔之窗”工作,以詩配畫形式發表上千幅作品,這些作品犀利、明快,積極配合當時的斗爭,圖文并茂。他驕傲地稱這些作品為自己的“第二作品集”。一九二二年三月詩人在《消息報》發表了諷刺詩《開會迷》,在這首詩里詩人以極度夸張的手法諷刺了會議成災、文牘主義的官僚主義現象。在內容上受到列寧的好評。在這一時期寫作的長詩《我愛》(1922)是詩人十月革命后寫作的關于愛情的第一首長詩。《關于這個》(1923)也是以愛情為題材的長詩。在這一時期,他還寫有許多諷刺詩,如《敗類》(1920-1921)、《機器人》(1926)、《舔功》(1928)等,鞭笞了官僚主義。一九二二——一九二九年間,他曾九次出國,創作了許多國際題材的作品。如《勃魯克林格》(1925)、《巴黎》(1924-1925)、《蘇聯護照》(1929)等。一九二四年革命導師列寧逝世,詩人創作了長詩《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這首長詩在無產階級文學中第一次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手法塑造革命導師形象。在這首長詩里詩人很好地表現了革命導師和人民和黨的關系,塑造了一位“新群眾的新式領袖”(斯大林語)的形象。長詩的第一部分主人公是人民,第二部分即核心部分寫的是列寧的事跡,寫了列寧同人民和黨的血肉關系。長詩第三部分的主人公是人民和黨,他們按照列寧所指導的道路前進。一九二七年作家又創作了另一首長詩《好!》在這首詩里詩人縱情歌頌了十月革命,歌頌了社會主義祖國。詩人最后一首長詩是《放開喉嚨歌唱》(1930),詩人以第一個五年計劃為題材,通過同時代人與未來的談話,總結自己的創作道路,表示了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這是他一生帶有總結性的作品。在二十年代末他還寫有劇本《臭蟲》(1928)、《澡堂》(1929),是揭露小市民和諷刺官僚主義之作。一九三〇年四月十四日馬雅可夫斯基自殺而死。
上一篇:馬致遠及其《漢宮秋》
下一篇:駱駝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