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倪煥之》,1928年1月至12月連載于《教育雜志》,1929年以單行本問世,是新文學興起后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獲之一。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到大革命失敗前后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我國近現代歷史上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轉向新民主主義革命及其發展的歷史進程和時代的社會風貌,或詳或略地再現了“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北伐戰爭等革命斗爭景象,揭露了社會上反對改。革、破壞革命的頑固守舊勢力的反動卑劣,并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幾次革命的弱點及其失敗的社會根源和歷史根源。
作品描寫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倪煥之的形象。他熱切追求進步,極愿有所作為,在中國革命推動下奮起戰斗,從辛亥革命后致力于“理想教育”,到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在“五卅”運動和大革命高潮期間,投身于群眾革命斗爭的洪流,他終于掙脫了“教育救國”的思想影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充滿矛盾。倪煥之滿懷美好理想,又不免天真幼稚,極容易興奮激烈,卻缺少堅毅頑強的斗爭精神,受到挫折,容易頹唐不振。“四·一二”大屠殺后,他悲觀失望,終于在痛苦和懷疑中死去。臨死前他明白未來是屬于和自己“全然兩樣”的人,但沒有能使自己成為“全然兩樣”的人。倪煥之的形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數年間中國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的生活經歷和精神面貌。作品還描寫了帶有自由主義色彩的教育家蔣冰如,曾經追求進步、終于只是“賢妻良母”的金佩璋,得過且過的逸士金樹伯,貪婪奸猾的土劣蔣士鑣,還有把倪煥之引向革命的革命者王樂山等。這些形象豐富了作品的社會容量和思想內涵。作品以主人公倪煥之的一生為經,以十數年間中國社會重大歷史事件為緯,既揭示了十數年間的時代風云,又寫出了時代風云給人物的影響,人物在時代風云中的變化發展,作品歷史跨度大,作者態度嚴正,構思縝密,在現實主義描寫中,展現了較為廣闊的時代背景和社會風貌,以及較為明晰的藝術形象,為中國現代長篇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上一篇:俾斯麥,奧托·馮
下一篇:僧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