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是指引全世界無產階級、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進行斗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誕生于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不是偶然的,它是時代的產物,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根源和階級基礎。自從產業革命在歐洲深入發展,近代社會的兩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的對抗日益加劇,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經濟危機的爆發和工人運動的興起,就是這一矛盾的集中體現。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自1825年第一次在英國爆發之后,就呈現出一種周期性現象。每次經濟危機都使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給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促使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斗爭逐漸發展起來。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的新覺醒。在這種形勢下,無產階級迫切需要有自己的革命理論來指導斗爭。工人運動的發展,把創立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的任務提到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面前。
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都出生在德國。按他們的社會地位來說,原先都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之所以能創立偉大的革命理論,除了他們的天才條件之外,關鍵在于他們積極投身于學習的實踐、工人運動的實踐和理論批判的實踐。實踐使他們最先、最徹底地完成了兩個轉變:在世界觀上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在政治立場上從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轉變。馬克思、恩格斯懷著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在十九世紀上半期自然科學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細胞學、能量守恒和轉化規律、生物進化論)的啟示下,系統地研究了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三個組成部分,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以剩余價值學說為基石的政治經濟學,拋棄了空想成份的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典范,他們在創立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同時積極參加和領導了當時的工人運動。他們一方面致力于批判阻礙工人運動深入發展的各種思潮;另一方面為籌建無產階級政黨而積極作思想準備和組織準備。1846年初,他們建立了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1847年初應邀參加了德國工人的秘密組織正義者同盟,并積極參加了同盟的改組工作。在6月召開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正義者同盟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同年11月,共產主義者同盟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馬克思和恩格斯闡述了他們的科學理論,受到全體代表的贊同,大會委托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綱領。1848年2月正式發表了科學共產主義的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誕生,開創了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相結合的新紀元。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此,工人階級有了自己的科學世界觀和革命理論。它指導著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在爭取全人類解放的革命斗爭中奮勇前進!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
下一篇:馬克思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