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馬尾船政局,洋務運動中清政府經營的規模最大的造船廠。1866年鎮壓太平軍余部之后,左宗棠便奏請清政府籌建船廠,指出要防止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他的建議得到清廷批準,于是同法國人日意格、德克碑商定合同,議定自鐵廠開工之日起,五年內由他們監造大小輪船十六艘,并訓練中國學生和工人達到獨立擔任造船和駕駛工作的能力。除開辦鐵廠和船廠外,還設有船政學堂,分前、后兩學堂,前學堂學習法文,主要培養制造輪船的人才;后學堂學習英文,主要培養駕駛輪船的人才。后來又添設“藝圃”,培養技工。全廠雇用幾十名法國技師和工頭,工人約二千名。1866年9月左宗棠由閩浙總督調任陜甘總督,赴任前推薦前江西巡撫沈葆楨任總理船政大臣。1867年馬尾船塢工程基本完成,1869年第一艘輪船“萬年清”號下水,至1874年2月止,共造輪船十五艘。1874年日意格及其他法籍工匠雇用合同期滿全部撤退,由船政學堂培養出來的學生接替技術工作,至1895年共制成輪船十九艘。后期造船技術比前一期有明顯提高,船身由木殼改為鐵脅,又由鐵脅易為穹甲,并于1887年制成一艘鐵甲船“平遠號”。輪機則由舊式單機改為復和機;馬力由一百五十匹增至二千四百匹,此外在速率和火器配置上也有程度不同的提高。馬尾船政局所制的輪船,分別布防在沿海七省,后來應兩廣總督張之洞要求,又協助廣東造“廣甲”、“廣乙”、“廣丙”、“廣庚”兵船,駐防奧海洋面。可參看楊東梁:《略論馬尾船政局》,《求索》1983年第6期。
上一篇:福爾馬爾
下一篇:福斯特,威廉·澤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