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2】領導情商
(曾榮著,研究出版社,印張15.25,2017年5月第1版,39.8元)
△情商是一個人自我平衡能力與社會交往能力的綜合體現,是領導者的基本素質之一。該書將情商的概念與理念融入領導者的工作與生活中,從調控情緒、排解壓力、溝通協調、贏得下屬、激發團隊斗志等方面為領導者運用情商促進身心健康、提升工作成效提供參考和建議。
○有私情無私心。
○自律讓你自由。
○好情緒就是最好的養生。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清晰的自我意識,良好的人際環境適應,穩定的情緒情感狀態,健全的人格結構,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寬容、尊重、理解。
○當一個人身上的正能量多于負能量或正能量戰勝負能量時,便是陽光、清新、明媚的人,便是健康、純粹、高尚的人。唯此,才能做人有膽有識、做事有聲有色、做官有模有樣。
○70%以上的人會受到情緒對身體器官的“攻擊”,比如“癌癥”與長時間的怨恨有關,常受批評的人容易得關節炎,等等。
○情緒中樞的起源——腦干。
○情緒是身體的報警信號。
○情緒的波動,源于內心的不平衡。
○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需要接地氣;越是嚴格自律的人,越需要一方自由的樂土。
○基本情緒:憤怒、恐懼、厭惡、快樂、憂傷和驚訝。復合情緒:焦慮、愛、抑郁、鄙視、驕傲、羞愧、嫉妒。
○負面情緒的積極意義。如擔心、害怕、恐懼,是對“危險”的預期。如憤怒,為了表明態度,捍衛自己的權益。
○緩解焦慮的幾種辦法:①深呼吸放松法;②有氧運動法;③想象放松法;④日記抒懷法。
○人生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卻身不由己。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樣。自己全力以赴就好,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結果。
○對于不可成、不可得、不可久或不可復的事物,要看透、看輕。
○南懷瑾曾這樣總結人生的最高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本杰明·富蘭克林:“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任何時候都以誠待人,真誠能贏得信賴。
○活潑、大方、熱情,所有人都喜歡跟有正能量的人交往。
○星云法師:“以金相交,金耗則忘;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斷則傷;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
○共情能力,就是產生、體驗與對方相同的情感的能力。
○如果滿意感是一杯水,那么承諾就是水杯。
○“慈不帶兵,義不行賈”。
○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盡得大的責任,就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領導者當有私情,無私心。
○“日食三餐,夜宿一隅”。
○有人提出“情商訓練六法”:把看不順的人看順,把看不起的人看起,把不想做的事做好,把想不通的事想通,把快罵出的話收回,把咽不下的氣咽下。
○領導的本質是管理自己,并影響別人。
○提高“自我覺察”能力的一些方法:①做筆記的習慣;②他人反饋;③冥想。
○共情:閉嘴傾聽、換位思考、嘗試理解。
○振動頻率即磁場。只要振動頻率低于200,這個人就生病,200以上的就沒有病。振動頻率在200以上的意念通常表現是:喜歡關懷別人,慈悲心、愛心、行善、寬容、柔和等這些都是高的振動效率,達到400到500。
○這個世界上總有那么20%的人,見到你就是莫名其妙地喜歡你,總有那么20%的人,見到你就是莫名其妙地討厭你,剩余的60%的人處于中立狀態。
(2017年10月29日晚11:00閱畢)
上一篇:領導思維
下一篇:領導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