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大將軍霍光以昭帝名義,命丞相田千秋、御使大夫桑弘羊,召集“賢良”、“文學”六十余人,于長安舉行的大規模政策討論會。會議就武帝時期各項政策,特別以鹽鐵專賣政策為主,進行全面總結和辯論。武帝時期,重用桑弘羊,實行鹽鐵專賣,統一鑄幣權,設“平準”,“均輸”,使朝廷增加收入,加強了中央政權的經濟基礎。也因負擔過重,造成階級矛盾尖銳,小規模農民起義不斷發生。武帝一方面鎮壓起義,又在基本方針不變的前提下,調整一些政策。公元前89年,下“輪臺詔令”,封田千秋為“富民侯”,積極恢復和發展生產。武帝不及全面貫徹“輪臺詔令”,于公元前87年卒。臨終前,確定以霍光為首,輔佐八歲昭帝?;艄庾⒁鈱嵭小拜喤_詔令”精神。公元前81年,朝廷下令,征求地方賢良文學對“民間疾苦”意見,舉行“鹽鐵會議”。會議由丞相田千秋主持,桑弘羊為朝廷主要發言人。在會議上,賢良、文學同桑弘羊就武帝各項政策進行辯論。爭論主要集中在三個問題上。(一)是否繼續實行鹽鐵專賣,統一鑄錢,平準、均輸等經濟政策。賢良、文學要求政府廢止壟斷這些事業。桑弘羊堅持繼續執行鹽鐵專賣。(二)對匈奴和戰問題。賢良、文學以民間疾苦為由,全面否定抗擊匈奴戰爭。桑弘羊主張對匈奴貴族“可以武折,而不可德懷”,仁義感化不能收效。(三)實行“法治”還是“德治”。賢良、文學主張“德治”。桑弘羊堅持武帝長期實行的“法治”政策。這場辯論,實質是統治階級內部爭奪經濟支配權力斗爭的反映。鹽鐵會議后,肯定漢武帝基本政策,也對一些政策進行調整。罷去“酒榷”,在部分地區停止鐵器專賣。會議留下了記錄。宣帝時,桓寬利用這些材料,撰成《鹽鐵論》一書,記載當時辯論雙方情況。深入了解,可參閱桓寬《鹽鐵論》以及馬非百《桑弘羊傳》、吳慧《桑弘羊研究》,
上一篇:皮日休 聶夷中 杜荀鶴
下一篇:蓋斯凱爾夫人與《瑪麗·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