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西方哲學流派之一。它作為一種獨立的哲學運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興起于德國的哥廷根大學和慕尼黑大學。奠基人是德國的胡塞爾。其他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國的舍勒、蓋格爾、海德格爾;法國的梅洛-龐蒂、利科爾;美國的法伯爾和凱恩斯等。
現象學的產生是伴隨著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社會政治經濟思想危機深化在哲學上的反映。胡塞爾早年曾在萊比錫、柏林和維也納等大學攻讀數學、物理學,后隨布倫坦諾專攻哲學。1900-1901年胡塞爾發表《邏輯研究》,首次提出了現象學基本原理。1901-1916年胡塞爾去哥廷根大學任教授,這期間,大批國內外學生聚集在他門下,師生結成一個有共同生活和工作風格的學術團體一起研究現象學理論,形成了所謂早期現象學運動。胡塞爾主要著作還有《作為嚴密科學的哲學》、《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形式的和先驗的邏輯》、《歐洲科學的危機和先驗現象學》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現象學運動在歐洲又再度興起,在許多國家里都陸續建立起現象學學會。起初中心是法國和比利時,60年代中心轉到了美國,并成立了“國際現象學協會”。這以后現象學的發展趨勢是逐步向其他一些哲學派別滲透,它對存在主義影響巨大。此外,現象學的影響還廣泛擴散到邏輯學、語言學、心理學、科學哲學、社會學、美學、文學、歷史學、倫理學等學科。
按照胡塞爾的看法,現象學是一種新的描述性的哲學方法。它首先是對意識經驗的對象作描述性研究。他把這種意識經驗的對象稱為現象。事實上,他把它們看成是心靈直觀到的本質,是在所謂純粹的內心直觀中把握到的“絕對材料”?,F象學的任務就是描述它們。然而胡塞爾認為這不是一個經驗性的任務,他堅持認為這乃是對不同心靈的思維所共有的本質或意義的一個先驗研究。這種研究在于對人們自己的意識的過程作嚴格審查。這樣,首先是作“現象學還原”,即排除來自各門科學的各種先入之見,排除對這些內部過程的各種外部的原因與結果的假定。胡塞爾認為,只有經過這種排除,呈現于意識中的純粹內容才可以得到描述。但僅此不夠,還要作“本質還原”,即通過本質直觀從多變的形式中找出構成現象的諸固定不變的特性。進一步,他又提出“先驗還原”,即把意識中的素樸的感覺材料轉變為先驗現象,經過這一步,剩下的就是“純粹自我”和“純粹意識”?,F象學妄圖憑借直觀直接研究和描述意識到的現象,最終導致了“唯我論”?,F象學實質上是以作為先驗本質的自我為基礎的唯心主義哲學。
上一篇:現代西方哲學
下一篇:班固與《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