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市)人。其父李格非是一位學者兼散文作家,其母王氏也善文墨。李清照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女時代已有很高的藝術修養。早期生活優裕、安定。后同金石考據家趙明誠結婚,夫婦詩詞唱和,并致力于搜集整理金石書畫,合著了一部《金石錄》,成為考古學的重要文獻。金兵入據中原,夫婦相繼避難江南,飽嘗背井離鄉、顛沛流離之苦。丈夫趙明誠病故于建康(今南京)后,她孑然一身,輾轉漂泊于杭州、紹興一帶,在悲戚孤寂、困苦不堪的境遇里度過了凄涼的晚年。今存《潄玉詞》輯本。今人輯有《李清照集》。
李清照在散文、詩、詞的創作上都有成就,而成就最突出的是詞。
李清照傳世的詩文數量不多,大都創作于南渡以后。代表作《金石錄后序》,介紹了《金石錄》成書的過程和內容,回憶了婚后的生活,是一篇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文情并茂的優美散文。《打馬賦亂辭》、《上兵部尚書胡公》等詩,強烈地表現了她傷時感事、關心現實,渴望收復中原的愛國感情,詩風豪放遒勁,與她的婉約詞旨趣大異。
李清照文學上的主要成就表現在詞的創作上。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生活安逸,她的詞多表現少女閨情和貴族婦女“濃睡不消殘酒”的悠閑生活,題材較窄,風格清麗。代表作有《點絳唇》(“蹴罷秋千”)、《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常記溪亭日暮”)、《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等。這些詞以鮮明、生動的形象揭示大自然的美和自己的內心世界,表現了詞人對自然景物的喜愛和對愛情的要求。靖康元年以后,李清照連續遭到國破、家亡、夫死的打擊,其詞作主要描寫亂離中的孤獨生活和對個人身世、國家災難的悲嘆感慨,同時也流露出對中原往日生活的懷念之情。后期的代表作有《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聲聲慢》(“尋尋覓覓”)、《永遇樂》(“落日熔金”)等。南渡后,李清照詞風突變,漸漸趨向蒼涼凄楚,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有的詞表現了她的愛國主義感情。如《永遇樂》所抒發的幽怨要比一般上層婦女常有的感情深刻得多,包含著較多的社會內容;《聲聲慢》繪聲繪色地渲染出來的憂國憂家的無法排遣的愁緒,也反映了國破家亡引起的凄婉痛楚之情。她的后期詞,反映的雖多是詞人個人和家庭的不幸,其中卻交織著時代和社會的因素。
李清照強調詞“別是一家”,反對“以詩為詞”,重視詞自身的藝術特點。在詞論方面,她是蘇軾的反對派。這種主張限制了她詞的題材與內容,卻使她在發展宋代婉約詞風格方面做出了更突出的貢獻。她的詞以白描手法著稱,不堆砌,不雕琢,語言明白如話,優美生動,創意新奇。她的詞也以濃郁的抒情性和和諧的聲調美獨步詞壇。有的詞,如《漁家傲》(“天接云濤”),兼有豪放風格,為秦觀等婉約詞人的作品所不及。
上一篇:李濟深
下一篇:李漁的戲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