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統治時期女真族的政治軍事組織。猛安、謀克都是女真語的譯音,它們的原意是什么,史家說法不一。有人說猛安是“千”,謀克是“鄉里、族、族長”,還有人說猛安、謀克分別是“千戶、百戶”。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改革前,猛安謀克是女真族部落中常設的軍事組織。這種軍事組織來源于更早時期氏族部落的圍獵組織并沿用其千夫長(猛安)、百夫長(謀克)的組織形式。后來,部落戰爭的需要,單純的圍獵組織演變成平時漁獵、戰時作戰的組織。《金史·兵志》上說“女真人無它徭役、壯者皆兵”。平時以漁獵為勞事,一有警報,便命各部孛堇(部落首領)征兵作戰。“其部長曰孛堇,行軍則稱猛安謀克。”“猛安者千夫長也,謀克者百夫長也”。這時的猛安謀克是一種軍事編制,它不用于平時的氏族組織而只用于戰時的軍事組織。孛堇也只有在戰時才稱猛安或謀克。軍事組織與軍事首領相關聯,猛安謀克既是戰時軍事組織的名稱,也是戰時軍事首領的名稱。隨著部落聯盟的形成,部落軍事行動的頻繁,猛安謀克遂成為部落中常設的軍事組織。金朝建國前夕,阿骨打繼位為都勃極烈(部落聯盟長)的第二年,“初命諸路以三百戶為謀克,十謀克為猛安”。把猛安謀克組織與女真族以戶為單位的地域性社會組織村寨結合起來,猛安謀克遂成為既具有軍事性質又具有地方行政性質的軍政合一的社會組織。女真族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氏族組織被最后取代。阿骨打以改革后的猛安謀克重新編制女真人,也用來編制降附地區如遼東、渤海地區的人民。以后又向中原地區推行,遭到當地漢人的反抗,遂停止。猛安謀克及其貴族在女真社會由氏族制向奴隸制的變革過程中,在促進奴隸制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在發展奴隸制經濟(猛安謀克官員的職責不僅是“訓練武藝”,還要“勸課農桑”)和鞏固女真社會新秩序方面都起了重要的進步作用。奴隸制上升時期的猛安謀克生氣勃勃,戰斗力強,先后滅亡遼、北宋兩個封建政權,把金朝領土擴展到黃河流域。隨著女真族軍事上的進展,為了對新占領區實行監視鎮守,金朝統治者把大批女真族猛安謀克戶遷入中原地區,于是,這種與奴隸制經濟相適應的組織制度對當地先進的封建經濟起了阻礙的作用。在封建經濟的影響下,猛安謀克內部的生產關系發生變化,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到章宗時期封建化過程完成,作為行政組織的猛安謀克已經名存實亡了。作為軍事組織的猛安謀克雖然保留,但戰斗力下降。猛安謀克貴族封建地主化,他們不事武備、爭趨文墨,終于在人民的反抗斗爭中,在新興的蒙古軍面前走向滅亡。了解和研究這一問題可閱讀《金史》卷四十四《兵志》。有代表性的文章有張博泉《論猛安謀克制度的形成、發展及破壞的原因》(《文史哲》1963年1期)。
上一篇:狄更斯,查
下一篇: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