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赫拉克利特和他的學生所建立的哲學派別。因赫拉克利特出生于古希臘人居留地伊奧尼亞(位于小亞細亞西岸)的愛非斯城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赫拉克利特和克拉底魯等。愛非斯學派前期屬于樸素唯物主義派別,但到后期則走向相對主義。
赫拉克利特是愛非斯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樸素的唯物主義,并具有豐富的自發辯證法思想。他認為“火”是萬物的本原,“萬物都從火產生,也都消滅而復歸于火”。他說:“這個世界對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創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分寸上熄滅。”他最先從運動變化中來考察自然,明確地提出了運動變化的觀念,認為一切皆流,一切皆變,“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萬物都存在,同時又不存在。他在哲學上最大的貢獻,是最先提出對立而的統一和斗爭的思想。他列舉了許多對立面統一的現象:生與死、醒與夢、少與老、善與惡、冷與熱、濕與干等等,認為這些對立面處于互相排斥的狀態,由于對立面的斗爭而產生出世界上的萬物。但他的辯證法是自發的,并帶有循環論的性質。
赫拉克利特的學生克拉底魯,屬于愛非斯學派的末流。他歪曲了赫拉克利特關于一切皆變的思想,否定事物有相對的穩定性,認為對什么都不能肯定,對什么都說不出來,任何真理都是不存在的。“這位克拉底魯把赫拉克利特的辯證法弄成了詭辯……他說:什么都不是真理的,關于任何東西都不可能說出什么來。從辯證法中得出否定的(而且僅僅是否定的)結論。赫拉克利特的原則恰巧相反:‘一切都是真理的’,一切東西中都有(部分的)真理。克拉底魯只‘動了動手指頭’便回答了一切,他說:一切都在運動,關于任何東西都不可能說出什么來。”(《列寧全集》第38卷第390頁)從而走向相對主義和不可知論。
上一篇:愛迪生,托馬斯·阿爾瓦
下一篇:牛李黨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