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
源于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術語。在康德哲學中,規律性是指純粹理性先驗范疇的因果必然性。這些先驗范疇,通過時間構架,應用于感性,構成知識,就是說,把感性經驗納入理性的先驗范疇,經過綜合,才使認識成為可能而取得知識,這就是合規律性。目的性是指反思判斷力為了行為而設定的主觀道德理想。康德在美的分析中提到的目的性,不是這種道德理想,也不是以一定概念為基礎的對象的外在目的,也不是以某種欲望、功用、哲理為內容的內在目的,就是說不是具體的目的或總的目的,而是指一種心理功能的自由活動,即想象力與悟性的協調活動,這是一種主觀心理目的性。對象形式聯系于(符合于)這種主體的想象力與悟性的協調活動而生愉快,即為美。美就是形式合目的性,也就叫作主觀合目的性,相對于具體目的而言,又叫作無目的的合目的性。在康德的美學中,美與合規律性無關。
在當代中國美學中,有的美學家借用了德國古典哲學中的這兩個術語,把規律性理解為客體自然的必然,把目的性理解為人類主體實踐的目的,在現實中實現自己的要求,規律性也叫做真,目的性又稱為善。又根據馬克思的自然人化的觀點,認為通過漫長的社會歷史實踐,自然人化了,就是說自然成為合目的性的自然;人類的實踐目的對象化了,就是說人類實踐成了合規律性的活動。自然人化,人的目的的對象化,在人類社會實踐中得到了實現。人類社會實踐活動實現了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真與善統一。美就是這種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真與善的統一。美的根源和本質,就從人類社會實踐中得到了解釋和說明。
上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古典音樂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合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