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葆(1946— ),部隊優秀作家。山東五蓬人。1964年參軍,長期深入沂蒙山區和部隊。1981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開始后,先后兩次去前線參戰、采訪。其后發表了短篇小說《云馬嶺的啼聲》、《母親,孩兒對您說》等;報告文學《將門虎子》、《“戰爭之神”的眼睛》等作品,其中《將門虎子》獲全軍對越自衛還擊戰創作一等獎。1982年發表了著名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獲1983年中國作協舉辦的全國四項文學獎的一等獎。1984年又發表了優秀中篇小說《山中,那十九座墳塋》。
《高山下的花環》是對軍事題材文學的重要突破。其一,突破了寫英雄人物“神化”、“凈化”的束縛,成功地塑造出一些既崇高又平凡,既純凈透明又豐富復雜,既凝聚了時代精神又具有獨特個性的當代軍人形象。梁三喜是一個忠于職守、公而忘私,具有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精神的優秀基層指揮員的光輝形象。靳開來是一個性格坦露、是非鮮明、無私無畏、耿直豪爽的英雄。趙蒙生是一個由落后青年轉變為時代英雄的形象。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雷軍長等形象也別具一格,有著鮮明的藝術個性。其二,突破了反映軍事題材的作品只寫敵我矛盾,而不敢寫內部沖突的戒律。小說不但寫了敵我矛盾,而且大膽地寫了軍內矛盾和存在于我們社會的矛盾。作品通過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一個英雄連隊悲壯斗爭的描繪,不僅熱情地歌頌了那些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人民解放軍官兵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公而忘私,舍生忘死,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崇高犧牲精神和高尚的心靈;同時,作品也嚴厲地批評了那些只顧個人利益,而在部隊里搞不正之風的惡劣行為,揭露了部隊和現實生活中的陰暗面,使作品的主題思想更加深化。其三,這部作品突破了軍事文學即“戰斗文學”的狹隘圈子,使軍事文學社會化有了長足的進展。小說在人物刻畫上主要是運用精采的細節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寫梁三喜,主要是寫他留下的一張欠帳單和給玉秀的一封信(遺書),從而把英雄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刻地揭示出來。作品的語言樸素、細膩、個性化,使讀者感到真實、親切。
上一篇:李大釗的哲學思想
下一篇: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